2022年 乡村振兴作文精选多篇

  2022年乡村振兴作文精选多篇

  2022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你会想着如何为脱贫攻坚贡献一己之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了2022年乡村振兴作文精选多篇,希望你喜欢。

2022年乡村振兴作文精选多篇
 

  篇一:

  扶贫路上的几组反义词

  四川省合江县总工会 杨小丽

  五月的天,清爽宜人。走在联系村平坦的水泥路上,风是清清的,脚步是轻轻的。脑海里悄悄播起了扶贫路上的片段点滴,思绪有些复杂。猛然发现,我的扶贫路,可概括为几组反义词。

  冷与热

  两年前的秋天,因之前的同事调职,我临时“顶岗上任”,成为一名帮扶干部。第一次下村,为了方便走路,也给大家留个干净整洁的好印象,我特意穿了双小白鞋,在村干部带领下逐户拜访我的服务对象。刚到张大爷家院外,门口的大黄狗就冲我吠个不停。张大爷把狗训斥一番后,领我进了屋。我解释着来意,他打量着我,最后盯了一下我的鞋,眼底闪过一丝情绪的痕迹。是冷漠?是不屑?不深究。张大爷有个相依为命的孙子,刚上小学三年级,每次下村我都会为他准备小礼物。或者一个笔记本,或者一本故事书,有机会还会跟他聊天、讲作业。原本内向的小男孩逐渐变得开朗,一学期下来还给爷爷领回了进步奖。这一切,张大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在去他家,大黄老远就摇着尾巴,孩子挽着我不放,大爷乐得合不拢嘴。这笑容,足以温暖整个寒冬。

  大与小

  群众之事,再小也是大事;基层干部是“小官儿”,却也能干成“大事”。寒来暑往,转眼间成为帮扶干部已经6个多月。鉴于这小半年的“交情”,贫困户杜大娘把我当成了她的亲人,有事没事总爱和我唠家常。一日傍晚,杜大娘打来电话诉说她的苦恼。大意是天气热了,但家里的母鸡却一点没有要休息的意思,10只母鸡每天10只鸡蛋,但最近“销路”不畅造成了大量“库存”积压,眼瞅着生鲜土鸡蛋就要变成“坏蛋”“臭蛋”,杜大娘甚是焦虑。我在电话里安抚好她的情绪,第二天一早就进村,清空了她的“库存”鸡蛋。本想着是解了她忧,却是添了她的愁。原来,她知道我第二天要去收鸡蛋,就连夜在“土鸡蛋”里掺了“假”。却没想到我竟“高价”买了她的“假蛋”。纠结了几天,她终于主动打来电话说明原委。对杜大娘来说,鸡蛋卖不掉就要坏,是一件影响收入的大事;对我而言,买鸡蛋是件再小不过的事;对杜大娘来说,感恩之心和勇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就是她最大的财富。

  苦与乐

  扶贫工作辛苦吗?答案是肯定的。摔过跤,熬过夜,也流过泪。曾面对错综复杂的邻里关系一筹莫展,也曾因为他们的无知固执着急上火……天降暴雨,心里就翻着浪,担心池塘里的鱼、孩子上学的路……但更多的是乐,是看到他们生活改善的成就感,是付出得到回报的喜悦感,是感同身受的幸福感。

  走在回家的路上,风是甜的,脚步是实的。

  篇二:

  驻村扶贫:多一门方言 换一种肤色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杨郢乡静波村党总支 苏余彪

  驻村扶贫:多一门方言 换一种肤色

  ——一个毛头小子向扶贫干部的转变

  若是有人问我从一个毛头小子到合格的基层扶贫干部需要什么,我想我会微笑地看着他,告诉他:“大抵是讲好一门方言,换上一种肤色。”一年多的时间,让我拥有了其他岗位三五年都不会有的经历。脱掉了书生气,染上了泥土气,从事无大小动辄生气的气筒子变为了三言两语可以解决小矛盾的金牌嘴皮子,从五谷不分的小孩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基层扶贫工作者。

  学一门方言,入户尽聊家长里短。“大爷,您叫什么名字”“涂碧炯”“炯炯有神的炯?”“炯(军)人的炯(军)人”。偏远山村的贫困老人大多是原住民,口音极重,晦涩难懂。而驻村扶贫第一步就是“方言关”,白天蹲地头、晚上坐炕头,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才勉强不受乡音的困扰。“你家锅屋管修”“后个过来搞”,走村入组,每家每户叨唠两句;登门入户,大爷大娘喊上两声。口含乡音,尽是乡亲。当我们用一口流利的方言顺畅交流,就能凭借耐心和时间渐渐敲开村民们的心门。

  换一种肤色,百姓自是屋中亲人。“小苏啊,最近黑了好多。”这应当是帮扶贫困户以后听到的最亲切的话语。记得刚接手扶贫工作时,传入耳中的大致是诸如“现在政府政策好,干部都尽心尽力”等感谢话语,真诚却无真切。工作落到实处易,工作落到心间难。一年多同吃、同住、同劳动,由繁入简后生活的不便、闲暇时间的念家,点点滴滴的真情付出,终是成为大家认可的“家里人”。“苏啊,中午来吃饭,阿姨特意烧了小鸡”“桃子熟了,摘点带回去吃,甜得很哩”,待入尘寰,始信丛中另有天。只有融入其中,才能真真切切开展基层工作。

  直至此时,方才知晓选调生初任培训班最后一堂课中“那些为公共事业献身的人,灵魂里都藏着黄金”的真正含义。当我们满怀深意,对世界报以微笑,那么世界定会返之以温柔。星光不负赶路人,我们又怎能止步。

  篇三: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 助力脱贫攻坚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安阜街道办事处 韩书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把群众受益摆在突出位置,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既要当好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推动者,又要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有时代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产业发展,久久为功、利在长远,蹚出绿色发展之路,形成绿色生活环境,改善乡村面貌,助力脱贫攻坚。

  区域党委联动,根植红色基因,提高战斗力。“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区域内各级党组织,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党员干部们要多走在田间地头、多去产业园区,闲谈交流、疏导心理,发现困难、寻找原因,宣传政策、制定计划,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在党组织引领下,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让贫困户树立致富信心,通过努力获得的成绩,调动创业积极性,推动大家互帮互助,营造全员行动氛围,从“要我富”变成“我要富”,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项目,铺就致富路。“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以“党建+”模式为载体,由镇党委牵头、村党支部发力、“两新”组织参与,寻找特色农产品、建立优质产业链,搭建农产品供销平台,助力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山西大同的有机黄花标准化基地、陕西秦岭山区金米村的“小木耳大产业”、陕西老县镇蒋家坪村的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河南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这些曾被习近平总书记肯定过的扶贫协作项目,基本上都是“党支部+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有党和政府支持、企业或社会组织指导,特色农产品质量稳定,销路和价格也有保障,使贫困户的收入越来越多,实现贫困村“销号”。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形成长效机制。“霞光万道山映红,碧水青山是宝藏。”自然资源不可替代、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过度开发利用自然必然会走上弯路,甚至伤及人类自身。因此,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比如,发展农产品特色产业,也要注意保护土地,合理使用土壤肥料、进行农田灌溉;发展乡村旅游业,要注意保护传统文化、莫要过度商业化,真正实现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只有坚持红色党建引领,持续高质量绿色发展,才能带领人民群众走向美好生活的明天。

  篇四:

  振兴乡村发展“民宿”切勿“杀鸡取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布衣

  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持续坚持才能够实现的目标,可以说乡村振兴是为群众谋幸福的主推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战场。要打好乡村振兴这场仗,不仅需要创新实验,更需要借助这股东风去发展好当地的经济,特别是在一三产业互动中,要形成持续、良性的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的擂鼓敲响,各地“民宿”应运而生,其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齐,如何让“民宿”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力量,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就需要当地政府能够有清醒的认识、保持战略眼光、提升服务能力,只有站位足够高、眼光足够“辣”、服务足够到位,才不会做出“杀鸡取卵”的事情。

  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要被一时的“网红”流量迷住了双眼。我们都知道,一时的谋利不能等同于长远的发展。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进乡村振兴,都在走产业振兴民宿经济的路子,很多地方还不断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红”打卡地,带来了很好的流量,但是流量不等同于效益,更不等同于未来发展的后劲。前不久某地打造了一个桃花网红打卡点,现场人山人海、车辆川流不息,很是吸引眼球,但是很多人去后很失落,除了这个人造景点外,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餐饮、住宿均不成熟,甚至很多人去了连泡面都吃不上,为此当地政府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疏导交通,清扫环境。以此为鉴,在打造属于自己的“流量”基地时,要想清楚基层设施是不是配套、能够为群众增加多少收益、是不是能够持续给予正面反馈赢得更大市场,只有将群众实实在在受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不被“流量”迷了眼。

  保持战略眼光,不要被一时的“滞后”影响而失去了信心。乡村振兴不可一蹴而就,一心想吃一个大胖子,很难!如果只是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破坏乡村振兴的整体规划,这样的代价太沉重。要始终保持战略眼光,就是要做好乡村振兴的整体规划,让乡村振兴在规划蓝图中持续前行,将产业、生态以及文化、人才、组织振兴都一一落实到位,蓄力厚积薄发,这样才能够让乡村振兴扬起风帆,乘风破浪前行。如果只是为了眼前利益,争夺流量,就会在无谓的争夺中耗费时间和精力,最终错失乡村振兴的良机。只有将基础打牢,底子打好,乡村振兴才能够像竹子一样蓄力而发,节节高。

  提升服务能力,不要因一时的“追捧”而停下前行的脚步。乡村为什么能够吸引人?民宿为什么能够留住人?其关键还是在人,在人的服务上。归根结底“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哪里的山水不是水,哪里的花草不是草,哪里的民宿不是房子?唯一不同的是乡村带来的体验和感受,这种心灵的体会和感受孕育在服务中,孕育在文化中。只有不断提升服务的能力才能够让乡村振兴真正体现其独特的魅力,这就犹如我们讲的,要耐看而不是追求一时的好看,只有“耐看”才会有人愿意回头。乡村振兴服务是不能止步的功课,各地政府要加强监管、加强从业培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才能让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篇五:

  从“两个最”中感悟脱贫之“三要点”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委组织部 王成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提到了两个“最”。其中,最关心的事情:“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最重要的政绩:“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最”诠释的正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三个“要点”。

  扶贫之“要”,在于既能攻城拔寨,又能守得住“城”,护得了“寨”。《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魏征答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自古以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创业易守成难”。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到了决胜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画卷即将绘制完成。在这关键时期,全体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工作者必须静下心想明白一个问题:如何巩固现有的脱贫成果,才能让四年多的努力不会付诸东流?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扶贫路上还需要继续关注这两点:第一点,将巩固扶贫成果与教育扶贫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只有统筹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贫困地区稳定而长久的脱贫。第二点,巩固扶贫成果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扶贫工作要切实改变乡村面貌,建成新时代、现代化乡村,全面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让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彻底告别贫困。

  致富之“要”,在于既能守城护寨,又能找得到“新路”,上得了“高楼”。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扶贫的根本目的是人民群众在脱离贫困深渊之后,通过群众自己的努力,在致富路上更上一层楼,达到可持续增收致富。因此,扶贫必须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先“扶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干事创业的前提,特别是处于贫困的群众,长期的贫困已经淡化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扶贫第一步,必须要帮他们摆脱“精神贫困”,激发内生动力,让他们的思想从被动的“要我脱贫”转化为主动的“我要脱贫”;扶贫必“扶智”,“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如果单纯为了扶贫成果,短期性地“授之以鱼”,势必会导致返贫,甚至更贫。因此我们要“授之以渔”,真正讲好“致富经”,让贫困群众用知识武装自身,让群众既能“富口袋”也能“富脑袋”,同时为他们“量身订制”具体的脱贫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多举措让群众掌握新技能、新本领,从而达到“放开手还能自己跑”的效果。

  为政之“要”,在于既能实绩突出,又能取得了“民心”,顺得了“民意”。管子曾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建立之初就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长期以来,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的工作也要始终围绕“人民”两字来开展,要把人民群众当老师,人民群众长期生活在基层第一线,对基层生活了解最清楚,感触最深,我们最容易从人民群众口中得知致贫之因、致困之源。因此扶贫干部要多走“泥土路”,广闻“乡土味”,深入到贫困一线,融入群众中,切实从贫困群众角度出发,一切以贫困群众利益为准,真正做到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愁;“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评卷人”,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还要把人民当成“评卷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这一路线,以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检验脱贫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推荐访问:作文 振兴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