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5000字范本(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5000字范本(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5000字范本(精选文档)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5篇

第1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

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

系 别: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O 一五 年 二 月 九 日


目 录

引 言 2

1 ABS的实质 2

2 ABS的原理 2

3 常用轿车ABS的选用 3

4 常用轿车ABS使用的要点 3

5 轿车ABS系统的维护与检测 3

5.1 车轮速度传感器的调整 3

5.2 ABS线束的更换 4

5.3 液压元件泄漏检查 4

5.4 ABS系统泄压 5

5.5 ABS系统电脑的更换 5

5.6 液压控制装置的检修 5

6 常用轿车维护使用ABS注意事项 5

6.1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5

6.2 维护时的注意事项 6

7 总结 6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汽车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应用

————————————ABS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摘 要】ABS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或改善汽车紧急制动时的操控性和稳定性,缩短了制动距离,是一种新型的汽车电子控制产品,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轿车为研究对象,展开对汽车ABS的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的工作:通过对单个车轮时的受力分析确定了影响车轮附着系数的主要因素;
通过比较电磁感应式轮速传感器和霍尔效应传感器的性能优缺点,采用并设计了霍尔效应式轮速传感器;
通过对控制结构的分析设计了以INTEL公司生产的80C196KC单片机为核心的实时控制系统,包括信号输入电路、控制输出电路、驱动电路等硬件部分;
经比较各种控制方案,确定了“逻辑门限制法”作为控制方案,并选用加速度和滑移率的组合作为控制参数。采用事件门限来计算车轮的转速。 

本文通过学习比较根据所学只是设计了ABS控制系统。从理论上实现ABS的控制功能,完成了设计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对汽车制动理论和制动装置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防抱死制动 电子控制单元 门限值滑移率 轮速传感器

引 言

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其全称是Anti-lock Brake System。它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

1 ABS的实质 

ABS的实质是控制汽车轮胎的防滑率。众所周知,汽车的速度是由轮子的转速所决定的,轮子转得快汽车跑得快,轮子转得慢汽车跑得慢,似乎轮子的转速等于汽车的速度。但实际上,由于轮胎的变形、打滑等因素,车轮速度与汽车速度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值,这个差值与汽车速度的比率就是滑动率。实验证明只有将滑动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轮胎才具有最大的附着力,汽车运行才是最安全的。因此,ABS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滑动率控制在一个设定的范围内。汽车上的ABS在工作过程中,通常将车轮的滑动率控制在10~20%之间。

2 ABS的原理 

ABS是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英文缩写,英文的全称是Anti-lock Braking System,或者是Anti-skid Braking System。该系统在制动过程中可自动调节车轮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以取得最佳制动效果。 

一辆汽车制动性能的好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价: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或水衰退性能;
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即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通常,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阻力:一种阻力是制动器摩擦片与制动鼓或制动盘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这种阻力称为制动系统的阻力,由于它提供制动时的制动力,因此也称为制动系制动力;
另一种阻力是轮胎与道路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也称为轮胎——道路附着力。如果制动系制动力小于轮胎—道路附着力,则汽车制动时会保持稳定状态,反之,如果制动系制动力大于轮胎——道路附着力,则汽车制动时会出现车轮抱死和滑移。 

如果前轮抱死,汽车基本上沿直线向前行驶,汽车处于稳定状态,但汽车失去转向控制能力,这样驾驶员制动过程中躲避障碍物、行人以及在弯道上所应采取的必要的转向操纵控制等就无法实现。如果后轮抱死,汽车的制动稳定性变差,在很小的侧向干扰力下,汽车就会发生甩尾,甚至调头等危险现象。尤其是在某些恶劣路况下,诸如路面湿滑或有冰雪,车轮抱死将难以保证汽车的行车安全。另外,由于制动时车轮抱死,从而导致局部急剧摩擦,将会大大降低轮胎的使用寿命。 

ABS通过控制作用于车轮制动分泵上的制动管路压力,使汽车在紧急刹车时车轮不会抱死,这样就能使汽车在紧急制动时仍能保持较好的方向稳定性。在没有装备ABS的汽车上,如果在雪地上刹车,汽车很容易失去方向稳定性;
同时驾驶员如果想停车,必须使用液压调节器(又称执行器)。反之,如果汽车上装备有ABS,则ABS能自动向液压调节器发出控制指令,因而能更迅速、准确而有效地控制制动。

3常用轿车ABS的选用 

从通用性角度来说,电子式ABS则不如机械式ABS灵活。电子式ABS是根据不同的车型而设计的,它的安装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如果换装到另一车型上,必须要改变它的线路设计和电瓶容量,没有通用性;
机械式ABS的通用性强,只要是液压刹车装置的汽车都可使用,并可从一种车换装到另一种车上,且安装较简单。另外,电子式ABS的体积大,有的车型不一定有空间安装电子式ABS;
机械式ABS的体积相对小些,占用空间要小。在成本上电子式ABS价格要高,目前国内只有部分中高档车才装有电子式ABS。相比之下,机械式ABS要便宜很多。无论是鼓式制动还是碟式制动,都可装用ABS,现在人们常说的加装ABS多是指机械式ABS,不过制动效果不太理想。对于电子式ABS,不是一般街边汽修厂就能安装的,它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安装时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4常用轿车ABS使用要点 

具有ABS系统的车辆在仪表板上装有ABS或ANTILOCK的警告灯。启动发动机后,此灯应熄灭,这表明该系统工作正常,但并不立即工作,只有到车速大于8km/h时,这是最小的控制速度界限。当驾驶员踩刹车时,ABS开始工作,可避免车轮锁死。即便ABS的优点多,也无法完全违反物理的自然法则对车子的作用。例如:如果行车不遵守该保持的最佳行车距离,则无法避免追撞意外,或在弯道行车速度超过了汽车的转弯极限也无法避免意外的危险性,请驾驶员注意。 

另外,若在发动机启动后,ABS警告灯仍亮或在驾驶过程中ABS灯突然亮起,则表明ABS系统有故障,则需尽快到专业维修厂由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5轿车ABS系统的维护与检测 

轿车电子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测试与诊断,可利用该系统中的电子控制装置(ECV)的自诊断功能进行检测诊断,并通过LED发出闪光而显示出来;
还可根据情况对系统中的某一个装置进行解体,然后再单独地进行检测。使用中如果ABS系统出现故障、警告灯就会闪亮,需及时停车处理或修复。常见ABS系统的维护与检测方法如下。 

5.1车轮速度传感器的调整 

传感器传感插头脏污或传感器的空气间隙没有达到要求,都会使传感器不能正常工作,这就需定期对传感器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其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传感器的调整可用纸垫片贴紧传感头的端面来完成,当汽车运行时,随着传感器齿圈的旋转,纸垫片就会自然消失。 

调整前轮速度传感器时(以坦孚式ABS系统为例),先升举汽车,拆下相应的前轮轮胎和车轮装置,拧松(紧固传感头)螺丝,通过制动器挡泥板孔拆下传感头,清除其表面的金属和脏物,并刮净传感头端面,在传感头端面上粘贴一个新的垫片(做一“下”的标记表示前轮);
纸垫片厚度为13mm(对于32脚电脑的ABS系统来说),拧松传感器支架固定衬套的螺栓,旋转衬套,给固定螺丝提供一个新的锁死凹痕面。通过盘式制动挡泥板孔将传感头装进支架上的衬套里,确认纸垫片贴在传感头端面上,并在整个安装过程中没有掉下来。装复后,传感器上连线应该接触良好。推动传感头向传感器齿圈顶端移动,直到纸垫片与齿圈接触为止,保持此状态并用2.4~4N·m的力矩拧紧5mm紧固螺丝,使传感头定位。重新装好轮胎和车轮并放下汽车,最后起动发动机并路试车辆,ABS故障指示灯是否点亮。指示灯不亮则表示系统工作正常,传感器良好;
否则就说明ABS系统仍然存在问题,须进一步检修。 

调整后轮速度传感器的步骤同前轮的调整步骤相同,举升汽车、拆下后轮、制动钳及传动装置;
拆下传感头,清洁其表面,在传感头端面贴纸垫片(标注R)35脚电脑ABS的纸垫片厚度为0.65mm,装复传感头,拧紧固定螺栓,将传感头推向传感器齿圈顶端,至纸垫片与齿圈接触为止,保持此状态用2.4~4N·m力矩拧紧紧固螺丝,使传感头定位,重新装复制动钳、车轮,放下汽车,最后进行路试。 

如果发现车轮速度传感器工作不良,应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其线圈的电阻。电阻大为断路,电阻小,表明有短路,均需要更换传感头。 

5.2 ABS线束的更换 

ABS线束接头的接触不良,线束腐蚀,断裂及外部屏蔽损坏等都会导致防抱死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须对其进行更换。线束接头通常与线束一起更换。个别线束接头损坏时,可更换新插头,地线与屏蔽线要焊接牢靠,线束接头是塑封的,一般只能与线束一同更换。线束接头必须插接牢靠,以防接触不良,接头插好后,将卡销插好。 

5.3液压元件泄漏检查 

检查液压元件泄漏时,先接通点火开关,直至液压泵停止运转,接着再等3分钟,使整个液压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察看压力表,如果5分钟之内系统压力出现下降现象,则表明液压系统有泄漏之处,再检查是液压元件本身泄漏,还是外部系统泄漏,分别予以修复,必要时更换磨损部件或总成。 

5.4 ABS系统泄压 

一般ABS系统的泄压方法是将点火开关关闭(置于OFF位置),然后反复踩制动踏板,踩踏的次数在20次以上,当踏板力明显增加,即感觉不到踩踏板的液压助力时,就表示ABS系统的泄压工作完成。 

通常对以下部件进行操作时需要泄压:液压控制单元中的任何装置、蓄压器、电动泵、电磁阀体、制动液油箱、压力警告和控制开关、后轮分配比例阀和后轮制动分泵、前轮制动分泵及高压制动液管路等。 

5.5 ABS系统电脑的更换 

用正常的电脑代替原车电脑,观察ABS系统的工作情况,通过对比来鉴别原车电脑是否有故障。更换时将点火开关关闭,拆下电脑上的线束插头,换上正常的电脑,插上所有的线束插头,接通点火开关,并开启发动机,红色制动灯和ABS灯应显示系统的正常状态。 

5.6液压控制装置的检修 

在检修液压控制装置之前要按一般方法泄压。拆卸液压控制装置时,拔下电磁阀、制动液面传感器等,将制动油管拆下,再用柱塞塞住打开的油管,以防止制动液外泄。拆下真空检查阀,将液压控制装置与真空助力器分离,从车上拆下液压控制装置。 

液压调节器上的电磁阀损坏,一般整件更换。拆下电磁阀,取下O型环,用干净的制动液润滑电磁阀O型环,装上性能完好的电磁阀,用4~5N·m力矩交替拧紧固定螺丝,固定好电磁阀,插好接线插头。 

6常用轿车维护使用ABS注意事项 

6.1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不可向电子控制装置提供过高的电压,否则容易损坏电子控制装置,所以,切不可用充电机起动发动机,也不要在蓄电池与汽车电系连接的情况下,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在蓄电池电压过低时,系统将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因此,要注意对蓄电池的电压进行检查,特别是当汽车长时间停驶后初次起动时更要注意。 

在防抱死警示灯持续点亮的情况下进行制动时,应注意控制制动强度,以免因制动防抱死系统失效而使车轮过早发生制动抱死。 

高温环境也容易损坏电子控制装置,所以,在对汽车进行烤漆作业时,应将电子控制装置从车上拆下。另外,在对系统中的电器元件或线路进行焊接时,也应将线束插头从电子控制装置上拔下来。 

应尽量选用汽车生产厂推荐的轮胎,如果要换用其它型号的轮胎,应该选用与原车所用轮胎的外径、附着性能和转动惯量相近的轮胎,但不能混用不同规格的轮胎,因为这样会影响防滑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 

不要使车轮转速传感器和传感器齿圈被油污沾染或其它脏物;
否则,车轮转速传感器产生的车轮转速信号就可能不够准确,影响系统的控制精度,甚至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另外,不要敲击转速传感器;
否则容易导致传感器发生消磁现象,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6.2维护时的注意事项 

目前,大多数ABS系统都具有较高的工作可靠性,通常不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特别维护,但是,如果万不得已需要维护或检修时就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点火开关处于点火位置时,不要拆装系统中的电器元件和线束插头,以免损坏电子控制装置;
要拆装系统中的电器元件和线束插头,也应将点火开关断开。 

具有防滑控制能力的制动系统应使用专用的管路,因为制动系统往往具有很高的压力,如果使用非专用的管路极易损坏。 

由于在很多具有防滑制动功能的制动系统中都有供给防抱死制动压力调节所需能量的蓄能器,所以,在对这类制动系统的液压系统进行维修作业时,应首先使蓄能器中的高压制动液完全释放。以免高压制动液喷出伤人。在释放蓄能器中的高压制动液时,先将点火开关断开,然后,反复地踩下和放松制动踏板,直到制动踏板变得很硬时为止。另外,在制动液压系统完全装好以前,不能接通点火开关,以免电动泵通电运转。 

大多数防滑控制系统中的车轮转速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和制动压力调节装置都是不可修复的,如果发生损坏,应该进行整体更换。 

在对制动液压系统进行维修以后,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发觉制动踏板变软时,应按照要求的方法和顺序对制动系统进行空气排除。 

电子控制装置受到碰撞和敲击也极容易引起损坏,因此,要注意使电子控制装置免受碰撞和敲击。 

不要让油污沾污电子控制装置,特别是电子控制装置的端子更要注意;
否则会使线束插头接触不良,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不要用砂纸打磨系统中各插头的端子;
否则,也会造成接触不良

7总结 

不管一个ABS系统多么完善,它仍然摆脱不了一定的物理规律。尽管四轮防抱制动系统能使汽车在尽可能短的距离内进行制动,但如果制动进行得太迟,使之在与障碍物碰撞前不能完全停下来,仍不能阻止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四轮防抱死制动系统保留着控制转向的能力,因此,在制动过程中有可能绕过障碍物,避免可能发生的事故。ABS系统不能违背物理规律的另一种情况是当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其速度超过了物理学上所允许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ABS系统也不能阻止汽车在离心力作用下离开弯道。但是,ABS系统能使汽车在此过程中降低车速和实现可靠的转向,这样就减轻了可能发生碰撞的危险性。另外还要考虑的是道路表面情况。没有装备ABS系统的汽车在湿滑路面或有冰雪的路面上制动时,制动距离较长,而且不能猛烈转向;
在装备ABS系统的汽车上也是如此,因为尽管ABS能提供附加的制动控制和转向控制,但它不能解决这样一个客观的物理事实,那就是在较滑的路面上,可利用的牵引力很小。

参考文献

[1] 李朝晖. 杨新桦.《 汽车新技术》[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8).

[2] 苏惠青.《汽车常见故障500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1)

[3] 陈家瑞.《汽车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 葛如海.刘志强.陈晓东.《汽车安全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

[5] 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

[6] 王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

[7] 王盛良.《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8] 侯志华.李治国《汽车维护》[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8)

[9] 关文达.《汽车构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

[10] 张宏伟.《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致 谢

值此论文完稿之际,回想大学三年时光,不禁感慨万千。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王成健老师,在论文选题、资料查询、数据获取、开题报告及撰写的过程中都得到王成健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使我在完成本论文及专业理论方面获得很大的提高的同时。在此,瑾向王成健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感谢!

第2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综合实训报告书

题 目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姓 名 教育层次 专 科

学 号 省级电大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专 业 汽 车 分 校

指导教师 王老师 教 学 点

摘要

随着汽车技术的的进步和道路条件的改善,汽车行驶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车流量也越来越大,它带给我们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严重,每年的交通事故都在递增。要想确保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解决行车过程中的人员安全越来也受到了我们的重视。在汽车的装备安全气囊是现在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那它的发展与应用怎么样呢本文就主要对汽车的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进行概述

关键词:汽车安全气囊 发展 应用

引言……………………………………………………………………………………6

一、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6 1. 1.国内外安全气囊的发展……………………………………………………………6

2. 国内外安全气囊的评价………………………………………………………6

3.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7

二、汽车安全气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7

1.汽车安全气囊的组成…………………………………………………………7

2.汽车安全气囊的种类…………………………………………………7

3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7

三、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8

1.安全气囊打开所需要的条件…………………………………………………8

2.安全气囊的安全性……………………………………………………………8

3.安全气囊的使用和缺点………………………………………………………9

4.对现在安全气囊的改进………………………………………………………9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引 言

近几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们都开始有了汽车,公路也不断完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速度越来越快,加上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车速,车流量都是一个问题,从而引发了安全的隐患,而这安全隐患如何能去预防在人们对技术的发展,有了安全气囊,它可以保护人在汽车发生事故所引发的安全问题,而汽车安全气囊它在今天又如何的去发展和应用呢

一、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一)安全气囊国内外的发展

使用安全气囊来保护汽车乘员的想法最先产生于美国,在1952年美国汽车生产者联合会在理论上阐述了这样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的必要性。几乎同时,这种系统的原理图也绘制了出来。1953年,第一个气囊的专利就诞生了。但是由于那时技术的的限制,还不能把这种想法或专利进行实现,到了1980年的德国开始实现了这个设想并在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从此在美国的市场汽车上都出现了这样的安全系统,随后又出现了一系列保护乘员头部躯干和膝部作用的安全气囊。在我国,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的一些汽车碰撞安全和军工专家才开始关注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和发展。

随着世界汽车进军我国,我国的汽车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1992 年,我过自行研制的 FS-01 安全气囊通过撞车试验。我国的政策法规也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在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 国内许多大学与事业公司的研究与产品已初具基础, 其中部分研究与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清华大学的黄世霖等人在汽车碰撞实验研究中, 系统地研究了多种国产汽车中安全气囊的匹配技术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点火控制模拟、汽车碰撞的过程模拟和实验验证以及有关软件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对国内的汽车安全气囊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000 年以来,我国安全气囊市场需求平均每年都有超过 200% 的速度在增长,到 2004 年我国安全气囊市场总配套量接近 400 万套。目前,国内生产安全气囊企业有近 20 家,2004 年产量超过 200 万套,安全气囊的国产化率超过 50%,到 2 007 年,我国 80% 以上的安全气囊组件将实现本地化生产。目前,我国安全气囊零部件 ECU 、气体发生器、气袋、布料的国内采购率只有 5% 左右,气囊组件配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国内外对安全气囊的评价

尽管国内国外都对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都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是对含有安全气囊法规、撞车实验系统、安全气囊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等方面还是有待去加强,虽然国内外的安全气囊的研究到了技术要求,但还是有些不足,比如它的自主权,传感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的技术规范及检测还未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状态,因此我们安全气囊的业内人士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三、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设想提出来后到今天成为必需的安全装备在汽车上广泛应用已经过了 整整半个世纪的历程。安全气囊有效地减小了在汽车碰撞事故中乘员的伤亡,它的保护效果 在汽车安全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认识和高度重视。随着汽车安全气囊的普遍推广应用,安全 气囊系统的各关键技术环节均成为汽车安全研究领域的重点。

  当前安全气囊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可以概括为向着气囊的智能化、小型化、多样化、无污染的 方向发展。

  (1)安全气囊的智能化 传统的正面碰撞安全气囊系统是根据前座乘 员的常 规乘座位置和气囊的理想点火时刻为原则设计的。但是在实际的汽车碰撞事故中,影响气囊 保护性能的因素很多,例如乘员的身高和体重、乘员相对于方向盘或仪表板的位置、碰撞的 剧烈程度等等。不同的碰撞条件及乘员和乘员的位置的变化会导致乘员不是在最佳时刻与气 囊接触,从而降低对乘员的保护效果。为了充分发挥安全气囊的保护效果,自适应式或称为 智能型安全气囊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4]。

  近年来,智能型安全气囊的研究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的安全气囊系统。

这种气囊系统能够在汽车碰撞的一瞬间根据碰撞条件和乘员状况来调节气囊的工作性能。智能 型气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先进的传感系统和电子运算系统,它们在事故发生的短暂时刻内能 够提供可靠的碰撞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汽车碰撞的剧烈程度,碰撞的方位,乘员的身 材、体重、位置,乘员是否系有安全带。智能气囊系统根据原有探测的信息作出判决怎样调 节和控制气囊的工作性能,使气囊能充分发挥其保护效果。

  (2)安全气囊的小型化 缩小安全气囊总成的体积是当前发展的趋势 之一。

新型发生器工作时,压缩气体从气罐中喷出充满气袋。这种发生器气体产生率高,因而尺寸 小,便于安装布置。

  (3)环境保护型安全气囊 采用压缩气体的气体发生器对人体无毒害 ,且易于回收处理,没有环境污染的问题。

  (4)安全气囊的多样化 驾驶员和前座乘员安全气囊已成为轿车生产 中的标 准设备,作为正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措施。侧面碰撞气囊正在迅速发展。不同设计形式的侧碰 撞气囊可分别安装在坐椅靠背外侧、车门中部、车身中立柱、车身顶部与车门交界部位。这 些安装在不同部位的侧碰撞气囊可分别起到保护乘员头部、胸部和臀部的作用。

四、汽车安全气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安全气囊的的组成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主要部件组成。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
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为了防止气体泄漏,气囊内层涂有密封橡胶;
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
气囊中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

(二)安全气囊的分类

按安全气囊数量分类可分为单安全系统,双安全气囊系统和多安全气囊系统:

(1)单安全气囊系统,只是在驾驶员侧的转向盘中安装拉一个安全气囊。

(2)双安全气囊系统近几年生产的轿车大多都采用拉双安全气囊系统,即在驾驶员侧和前座乘员侧各安装了一个安全气囊,如本田雅阁,市民,丰田佳美,马自达 626,929,福特林肯城市及国产的奥迪 a6 等轿车均采用的是双安全气囊系统。

(3)多安全气囊系统多安全系统是指在车上安装了 3 个或 3 个以上的安全气囊。例如,瑞典沃尔沃 850,960,通用的别克,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等。

(三)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控树模块快速对信号做出处理,确认发生碰撞的严重程度已超出安全带的保护能力,便迅速释放气囊,使乘员的头、胸部直接与较为柔软有弹性的气囊接触,从而通过气囊的缓:中作用减轻乘员的伤害。现在国内外气囊厂家主要采用的是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基本型安全气囊系统包含了驾驶员、乘员正面保护安全气囊及安全带预紧装置。现在国内外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特点是由传感器感知车辆运动情况,由 MCU 监控并作出判断,判断当前的事件是否是严重碰撞事件,如果是严重碰撞事件则驱动气囊展开,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安全气囊作用过程为:碰撞发生后 0 ~20ms 内传感器将信号输送到中央电子控制器(ECU ),ECU 判断后确认是严重碰撞则引发气体发生器,在 20 ~60ms 内高温、高压气体(氮气)经过滤冷却进入气袋,气袋张开形成气垫,将乘员与车内装备隔开,60 ~100ms 后气袋排气孔打开,气囊泄气并收缩。气体的阻尼作用吸收了碰撞的能量,缓解了气囊对乘员头部和脸部的压力,乘员陷入较柔软的气囊中,使得乘员得到保护。最后气体全部从排气孔排出,气囊瘪下。下图中是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图:

二、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

1.安全气囊打开所需要的条件

安全气囊打开需要合适的速度和碰撞角度。从理论上讲,只有车辆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之间位置撞击在固定的物体上,速度高于30 km/h,这时安全气囊才可能打开。这里所说的速度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车速,而是在试验室中车辆相对刚性固定障碍物碰撞的速度,实际碰撞中汽车的速度高于试验速度气囊才能打开。下图是正确引爆安全气囊的有效范围图:

2、安全气囊的安全性

安全气囊可将撞击力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脆弱的乘客肉体与车身产生直接碰撞,大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安全气囊对于在遭受正面撞击时,的确能有效保护乘客,即使未系上安全带,防撞安全气囊仍足以有效减低伤害。据统计,配备安全气囊的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可降低乘客受伤的程度高达64%,甚至在其中有80%的乘客未系上安全带!至于来自侧方及后座的碰撞,则仍有赖于安全带的功能。

此外,气囊爆发时的音量大约只有130分贝,在人体可忍受的范围;
气囊中78%的气体是氮气,十分安定且不含毒性,对人体无害;
爆出时带出的粉末是维持气囊在折叠状态下不粘在一起的润滑粉末,对人体亦无害。

3、安全气囊的使用和缺点

安全气囊分布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外三个方向。在正驾驶位的气囊装在方向盘的中间位置,副驾驶位的安全气囊安装在正前方的平台内部,在意外发生的瞬间可以有效的保护驾驶员和副驾驶位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因为正面发生的猛烈碰撞会导致车辆前方大幅度的变形,而车内乘员会随着这股猛烈的惯性向前俯冲,造成跟车内构件的相互撞击,另外车内正驾驶位置的安全气囊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发生碰撞时方向盘顶到驾驶者的胸部,避免致命的伤害。侧面气囊系统是保护汽车遭侧面碰撞以及车辆翻滚时乘员的安全一般安装于车门上,在车辆遭到侧面碰撞会导致车门严重变形,以至于无法开启车门,车内乘员被困于车内,侧面安全气囊可以有效的保护车内驾乘人员来自侧面撞击导致的腰部,腹部,胸部外侧,以及胳膊的伤害,保证身体上肢的活动能力和逃生能力。

安全气囊的缺点:

(1)是在低速碰撞不致命情况下,由于气囊起爆使一些近视眼带眼镜的人眼睛受到伤害甚至失明.

(2)由于气囊是按大人身高匹配,而对于孩子来说是致命的,曾经发生过多起气囊在碰撞起爆后将孩子颈椎折断致死案例,为此国外已立法禁止前排乘座幼童.

(3)气囊必须配合安全带使用,否则在气囊作用下人有被甩到车外可能.

4、对现有安全气囊的改进

从安全气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可知,现有安全气囊的基本设计目标是用来对付严重交通事故的,但在一些不太严重,的事故中,系统反应过度,反而会对驾乘人员施加作用过大,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针对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更希望在安全气囊展开之前,安全气囊系统能够精确感应汽车发生的碰撞,并按照程序来判断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如果碰撞级别比较低的话,只需将安全带的预紧机构拉紧即可;
如果碰撞级别比较高,需要启动安全气囊,则将点燃气囊的指令传递给气囊系统。这也就是要求安全气囊系统能够准确地感应所发生的碰撞事故;
并且能模仿人脑,根据实际的碰撞程度来判别安全气囊是否需要展开,有一定灵活性;
并且能够针对不同体形的乘员适当的调整安全气囊。

结论:通过上面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简要分析,初步了解了安全气囊的发展、工作原理、缺点与其对它的改进,不管有多认为有效的保护乘车人员的安全气囊,它都不能确切保护我们的安全,要想安全的行驶,最好控制好车速,文明驾驶!

参考文献

注释

本文参考了一些相关的文献,也运用了一些数据,特此做出注释

参考文献

[1]游世辉.《国内外汽车安全气囊工作过程的计算机仿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湖南大学学 报,2000,27(4)

[2] 《国产汽车安系统故障检修实用手册》作者:全气囊刘希恭

[3] 《我国安全气囊应用现状及发展特》作者:刘艳丰

[4]苏慧青编.《安全气囊的使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 徐安编.《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趋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第3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

摘要 转向系是汽车行驶的指南针,它的好坏关系着汽车能否安全行驶。本文首先讲述了汽车动力转向系的整体结构;
具体介绍了它的功用;
分类和工作原理。然后具体对轿车动力转向系统常见的几种故障:一转向沉重,二转向时有噪声,三方向盘自由行程过大,四左右转向时轻重不一,五转向时转向盘强烈抖动,六汽车直线行驶时,转向盘发飘或跑偏。最后讲述了轿车动力转向系中转向盘的自由行程,转向储液罐的液面高度,液压泵的泵送压力,液压系统的密封性,转向柱的检查方法以及通过轿车动力转向系的故障现象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检修。对使用和维护汽车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轿车, 转向器,故障分析 ,检查维修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

目录

 

引言 5

1 汽车转向系统的简介 6

1.1汽车动力转向系的组成 7

1.2汽车动力转向系的工作原理 9

2 轿车动力转向系故障诊断分析 13

2.1转向沉重 13

2.1.1 故障现象 13

2.1.2故障原因 13

2.1.3故障诊断与排除 14

2.2 转向时有噪声 14

2.2.1故障现象 14

2.2.2 故障原因 14

2.2.3故障诊断与排除 14

2.3方向盘自由行程过大 14

2.3.1故障现象 15

2.3.2故障原因 15

2.3.3故障诊断与排除 15

2.4左右转向时轻重不一 15

2.4.1故障现象 15

2.4.2故障原因 15

2.4.3故障诊断与排除 15

2.5转向时转向盘强烈抖动 15

2.5.1故障现象 15

2.5.2故障原因 15

2.5.3故障诊断与排除 15

2.6汽车直线行驶时,转向盘发飘或跑偏 16

2.6.1故障现象 16

2.6.2故障原因 16

2.6.3故障诊断与排除 16

3 轿车动力转向系的检查与维修 17

3.1转向盘的自由行程的检查 17

3.2转向储液罐的液面高度的检查 17

3.3液压泵的泵送压力的检查 18

3.4液压系统的密封性的检查 18

3.5转向柱的检修 18

3.5.1拆卸 18

3.5.2检查 18

3.5.3安装 19

4 汽车故障事例分析 20

4.1故障事例一 20

4.2故障事例二 20

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引言

汽车发展的趋势是安全、节能、环保。转向系统是关系主动安全的重要系统,其操纵稳定性好坏对汽车性能影响很大。操纵性是汽车准确跟踪驾驶员意图行驶;
稳定性是要求危险工况(高速行驶,侧向加速度大,离心力大,超过轮胎侧偏力而发生大的侧滑;
小附着系数路面的侧滑;
对开路面上轮胎左右侧偏力不相等、侧向风引起的横摆)下汽车仍稳定行驶。为提高操纵稳定性,出现了ESP(电子稳定程序)、主动转向、4WS(4轮转向)等。ESP判断产生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时相应在后轮、前轮产生制动力,产生横摆力矩即纠偏力矩。四轮转向的后轮也参与转向。低速时,后轮与前轮反向转向,减小转弯半径,提高机动灵活性。高速时,后轮与前轮同向转向,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其控制目标是质心侧偏角为零。然而这些汽车转向系统却处于机械传动阶段,由于其转向传动比固定,汽车的转向响应特性随车速而变化。因此驾驶员就必须提前针对汽车转向特性的幅值和相位变化进行一定的操作补偿,从而控制汽车按其意愿行驶。如果能够将驾驶员的转向操作与转向车轮之间通过信号及控制器连接起来,驾驶员的转向操作仅仅是向车辆输入自己的驾驶指令,由控制器根据驾驶员指令、当前车辆状态和路状况确定合理的前轮转角,从而实现转向系统的智能控制,必将对车辆操纵稳定性带来很大的提高,降低驾驶员的操纵负担,改善人一车闭环系统性能。

1 转向系统的简介

本章讲述了转向系的组成;
转向系工作原理。

1.1汽车动力转向系的组成

转向操纵机构主要由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等组成。

转向器是将转向盘的转动变为转向摇臂的摆动或齿条轴的直线往复运动,并对转向操纵力进行放大的机构。转向器一般固定在汽车车架或车身上,转向操纵力通过转向器后一般还会改变传动方向。

转向传动机构 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给车轮(转向节),并使左右车轮按一定关系进行偏转的机。

1.结构

(1)组成:图19-11所示为一种液压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它主要由同于循环球式的机械转向器、动力缸及转阀式转向控制阀等部分组成。

液压动力转向器

(2)转向器:用于机械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转向螺母被制成圆柱形,称为齿条-活塞19,它既是转向器中的转向螺母和齿条,又是动力缸中的活塞。齿条-活塞内制有截面为半圆形的螺旋槽,与其配合的转向螺杆17外表面也制有截面为半圆形的螺旋槽,二者配合能形成截面为圆形的螺旋管状通道,在转向螺杆与齿条-活塞间装有钢球,利用循环球导管23让其构成回路。扇齿与转向摇臂轴18制成一体,利用调整螺钉27调整扇齿与齿条-活塞间的啮合间隙。

(3)动力缸:齿条-活塞的下圆柱表面上,即图中的左圆柱表面上,有一环形槽。在槽上装有聚四氟乙烯环和o型密封圈20,以保证活塞装入动力缸以后密封和耐磨。这样将动力缸分成上、下两个密封腔,即图中的右腔和左腔。上、下两密封腔又分别通过设在转向器壳体上的油道与转向控制阀相通。上腔为左转向动力腔,下腔为右转向动力腔。转向控制阀位于动力转向器的上部,它主要由阀体13、转阀12及扭杆轴组件等组成。

(4)控制阀阀体:阀体滑装在壳体22上部孔中,制成圆桶形。在其外圆柱形表面上,制有三道较宽深的槽和三道较窄浅的槽。宽深的槽是环形的油槽(也称油环槽),其底部开有与内壁相通的油孔。中间油环槽的4个油孔直径较大,是进油通道,与转向油泵相通。两侧油环槽各有四个直径较小的油孔,与动力缸相通。窄浅的环槽用于安装密封圈组件。阀体的下边缘开有矩形缺口,此缺口与转向器螺杆用锁定销16相卡,形成阀体驱动螺杆的传力连接。在阀体的中部固定有锁定销29。此锁的外端埋在外圆表面以下,内端伸出少许,与扭杆轴组件下端轴盖14外圆上的缺口相卡,互相不能发生相对转动。阀体的内表面制有八条不贯通的纵槽,形成八道槽肩,与转阀的纵槽和槽肩形成工作液流动的间隙。

(5)转阀:转阀制成圆桶形,其外圆与阀体滑动配合(间隙很小、配合精度很高,与阀体组成偶件,不可单独更换),表面上也制有八条不贯通的纵槽,形成八道槽肩,与阀体的纵槽和槽肩配合形成液体流动间隙。在转阀的槽肩上开有径向通孔,用以流通液压油。转阀的上端开有槽,用来安装0形密封圈10,转阀的内圆柱面下端开有缺口,短轴下端安装的锁定销30即卡入此缺口中,以保证短轴和转阀的同步转动,而不发生相对角位移。转阀和短轴间留有很大的径向间隙,用以流通回流的油液。

(6)扭杆轴组件:短轴3、扭杆轴4、下端轴盖14和销钉30、2组成扭杆轴组件。短轴为空心管状轴件,其上端外表面制有三角形花键,与转向轴下端的万向节相连,转向盘的扭矩由此输入。短轴与扭杆轴上端通过销钉2固定在一起。扭杆轴的下端通过三角形花键与下端轴盖14固定;
下端轴盖为圆盘形零件,其外圆与阀体下端止口滑配并卡在阀体锁定销29上。此圆盘形零件的辐板上开有两个对称的腰形槽孔,转向器螺杆上端法兰盘的外圆滑配在阀体的下端止口中,法兰盘上端的叉形凸块就卡入下端轴盖的腰形槽孔中,但两者之间间隙较大,允许有一定的相对角位移,以保证扭杆轴的扭转。

(7)调整螺塞:调整螺塞6拧在转向器壳体上端的螺纹孔中,内部装有滚针轴承34支承着短轴,下端装有滚针轴承9使阀体可旋转,并且使阀体锁定销29和16与下端轴盖和转向螺杆法兰盘轴向靠紧。调整螺塞下部装有弹簧,以压紧转阀,阻止转阀轴向移动并使之与短轴下端的锁定销30轴向靠紧。在转向螺杆法兰盘下面还装有止推轴承28,以保证螺杆和转阀组件转动灵活和轴向定位。

(8)进油口和出油口:在动力转向器上部设有进油口32和出油口33,通过油管分别与转向油泵和转向油罐相接。在进油口处设有进油口座和止回阀,进油口与阀体的中油环槽相通。出油口和短轴与转阀形成的回油腔相通。在转向器壳体上开有两条贯通的油道,一条上端与阀体的下油环槽相通,下端与动力缸上腔室fp左转向动力腔相通。另一条上端与阀体的上油环槽相通,下端与动力缸的下腔室即右转向动力腔室相通。

1.2汽车动力转向系的工作原理

由转向油泵、转向油管、转向油罐以及位于整体式转向器内部的转向控制阀及转向动力缸等组成。当驾驶员转动转向盘时,转向摇臂摆动,通过转向直拉杆、横拉杆、转向节臂,使转向轮偏转,从而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同时,转向器输入轴还带动转向器内部的转向控制阀转动,使转向动力缸产生液压作用力,帮助驾驶员转向操纵。这样,为了克服地面作用于转向轮上的转向阻力矩,驾驶员需要加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矩,比用机械转向系统时所需的转向力矩小得多。

2.工作原理

(1)当汽车直线行驶时:转阀处于中间位置,如图19-12a所示,来自转向油泵的工作液从转向器壳体的进油口流到阀体的中油环槽中。参见图19-12b,经过其槽底的通孔进入阀体和转阀之间,此时因转阀处于中间位置,所以进入的油液分别通过阀体和转阀纵槽槽肩形成的两边相等的间隙,再通过转阀的纵槽和阀体的纵槽以及阀体的径向孔流向阀体外圆上、下油环槽,然后通过壳体中的两条油道分别流到动力缸的上、下腔中去,即左转向动力腔l和右转向动力腔r,但上、下腔油压相等且很小。此时齿条-活塞既没有受到转向螺杆所造成的轴向推力,也没有受到上、下腔因压力差造成的轴向推力,所以齿条-活塞处于中间位置,动力转向不工作。流入阀体内腔的油液在通过转阀纵槽流向阀体上、下油环槽的同时,通过转阀槽肩上的径向油孔流到转阀与扭杆轴组件之间的空隙中,经阀体组件和调整螺塞之间的空隙流到回油口,经油管回到油罐中去,形成了常流式油液循环。

汽车直线行驶

(2)当汽车左转弯时:参见图19-13,转动转向盘,使短轴逆时针转动,通过其下端轴销子带动转阀同步转动,这个扭矩也通过具有弹性的扭杆轴传给下端轴盖,下端轴盖边缘上的缺口通过固定在阀体上的销子带动阀体转动,阀体通过其下端缺口和销子,把转向力矩传给螺杆。由于转向阻力的存在,要有足够的转向力矩才能使转向螺杆转动。这个扭矩促使扭杆轴发生弹性扭转,造成阀体的转动角度小于转阀的转动角度,两者产生相对角位移(参见图19-13a)。通下动力腔的进油缝隙减小(或封闭),回油缝隙增大油压降低;
通上动力腔的进油缝隙增大而回油缝隙减小(或关闭),油压升高,上、下动力腔产生油压差。齿条-活塞便在上、下腔油压差的作用下移动,产生助力作用。此时来自转向油泵的压力油通过槽隙流向动力缸上腔,动力缸下腔的油则通过阀体径向孔、槽隙、转阀径向孔和回油口流向储油罐,参见图19-13b)。

左转弯

(3)右转弯基本相似,参见图19-14。不同的是由于转向方向相反,造成的阀体和转阀的角位移相反,齿条-活塞下腔压力升高而上腔油压降低,产生右转向助力。

右转弯

(4)当转向盘停在某一位置不再继续转动时:此时阀体随螺杆在液力和扭杆轴弹力的作用下,沿转向盘转动方向旋转一个角度,使之与转阀相对角位移量减小,上、下动力腔油压差减小。但仍有一定的助力作用,此时的助力扭矩与车轮的回正力矩相平衡,使车轮维持在某一转向位置上。

(5)渐进随动原理:在转向过程中,若转向盘转动的速度快,阀体与转阀相对的角位移量也大,上、下动力腔的油压差也相应加大,前轮偏转的速度也加快,如转向盘转动的慢,前轮偏转的也慢;
若转向盘转在某一位置上不变,对应着前轮也转在某一位置上不变。此即谓“渐进随动原理”,也就是:“快转快助,大转大助,不转不助”原理。

(6)转向后需回正时,如果驾驶员放松转向盘,转阀回到中间位置,失去了助力作用,此时转向轮在回正力矩的作用下自动回位;
若司机同时回转转向盘时,转向助力器助力,帮助车轮回正。

(7)当汽车直线行驶偶遇外界阻力使转向轮发生偏转时:阻力矩通过转向传动机构、转向螺杆、螺杆与阀体的锁定销作用在阀体上,使之与转阀之间产生相对角位移,这样使动力缸上、下腔油压不等,产生了与转向轮转向相反的助力作用。在此力的作用下,转向轮迅速回正,保证了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一旦液压助力装置失效,该动力转向器即变成机械转向器。此时转动转向盘,带动短轴转动,短轴下端法兰盘边缘有弧形缺口(参见图19-11),转过一定角度后,通过螺杆上端法兰盘的凸块带动螺杆旋转,以保证汽车转向。不过这时转向盘的自由行程加大,转向沉重。

   

2 轿车动力转向系故障诊断分析

本章讲述了汽车常见的几种故障并对其进行了诊断分析。一转向沉重,二转向时有噪声,三方向盘自由行程过大,四左右转向时轻重不一,五转向时转向盘强烈抖动,六汽车直线行驶时,转向盘发飘或跑偏。

2.1转向沉重

2.1.1 故障现象

可变液压动力转向的汽车,本来转向是很轻便的,突然感到转向沉重或方向盘转不动。

2.1.2故障原因

油箱缺油或油液高度不足。
系统中混入大量空气。
油箱滤网堵塞或管路堵塞。
液压泵磨损,内部泄漏或驱动部分打滑、磨坏。

助力器内溢油阀、安全阀机件磨损,弹簧过软或调整不当。
助力器内滑阀与滑壁间隙过大或关闭不严。
系统各接头、衬垫处密封不良,产生液压油外漏;
系统内部密封元件损坏产生内漏。

2.1.3故障诊断与排除

    检查液压泵驱动部分的工作情况。检查驱动皮带是否打滑或其他驱动形式的齿轮传动等有无损坏。
    检查油箱内的油面高度,看其是否达到规定的高度。如油面过低,应予以加足,使油面达到油尺上的高度标记。检查油箱内的滤清器是否堵塞或损坏,如果堵塞,应进行清洗;
如果损坏,应予以更换。
    检查系统中是否混有空气。如果发现液压油中有泡沫(或液压油混浊),就可能是油路中有空气(通常通过观察回油管回油时是否夹带有气泡来判定)。空气的进入通常是液压泵的进油管裂损、接头松动以及液压泵轴上的密封环损坏等所致。如出现上述损坏,均应先给予维修,然后再排除系统中的空气。
    检查液压泵流量及溢油阀、安全阀的作用是否良好。可用压力表接在管路上检查,如果作用不良,应将阀及弹簧卸下,进行清洗和检查,必要时更换新件。
    检查控制阀内的滑阀,看其作用是否良好。如因间隙过大或关闭不严,应更换新的转向螺杆及滑阀。
    检查助力活塞上的密封环和阀室体径向环槽的中间密封作用是否良好,必要时应予更换,同时还要检查液压缸表面有无损伤。
    检查单向阀的球阀与阀座的接触是否严密。如因脏物垫起而关闭不严,应进行清洗,如因阀本身引起的关闭不严,必须更换新件。

2.2 转向时有噪声

2.2.1故障现象

转向时液压泵处发生响声。

2.2.2 故障原因

液压泵驱动部分发响,如皮带过松、驱动齿轮传动件损坏等。
液压油量不足、系统中混有空气。

油箱滤芯堵塞或损坏。

各管路接头松动或油管破裂、堵塞。

2.2.3故障诊断与排除

先检查油箱内的油面高度,若油面过低应补足液压油。
    检查驱动部分的工作情况,检查皮带是否过松、驱动齿轮及其他部件是否损坏,若不正常应按规定要求给予调整、修复。
    检查回油管的回油情况,观察液压油中是否夹带有气泡(油液呈混浊状) 之处,如有气泡,应先查出漏气,然后再排除空气。
检查油箱滤芯以及油路各处有无堵塞、损坏,若有均应将其修复。

2.3方向盘自由行程过大

2.3.1故障现象

转动方向盘发现自由行程过大。

2.3.2故障原因
    转向纵拉杆两端的球头销与销座的间隙过大。

齿条与齿扇的间隙过大。

转向螺杆和转向螺母与钢球之间的间隙过大。

2.3.3故障诊断与排除

应逐一检查上述间隙是否过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2.4左右转向时轻重不一

2.4.1故障现象

汽车在行驶中左右转弯时,左右转动方向盘感到轻重不同。

2.4.2故障原因

控制阀中的滑阀偏离中间位置,或虽在中间位置但与阀体台肩的缝隙大小不一致。
滑阀或阀体台肩处有毛刺、碰伤或有脏物阻滞,使液压油循环受阻致使加力不平衡。
动力缸一侧有空气,造成活塞两侧压力差过大,致使左、右向轻重不同。

2.4.3故障诊断与排除

先检查液压油是否脏污,视需要更换液压油与清洗液压助力系统。
   拆检控制阀。滑阀在中间位置时的预开缝隙一般仅有0.1~0.2mm,全开缝隙为1.0~2.0mm。在装配时如调整不当或紧固不牢,都会使滑阀偏离中间位置,遇此情况则需要重新按规定装配与紧固。若不属装配问题则需考虑制造误差与损伤,视情况予以更换或修复。
   排除系统中的空气,解决动力缸一侧有空气的影响。

2.5转向时转向盘强烈抖动

2.5.1故障现象

汽车行驶中,转向时感到转向盘强烈抖动(打手)。

2.5.2故障原因

助力液压系统中缺油或空气混入较多。
齿条与齿扇间的间隙过大。

转向螺杆和转向螺母与钢球间的间隙过大。

2.5.3故障诊断与排除

检查液压油的油量是否足够和系统中是否有空气。必要时加油与排除空气。检查齿条与齿扇的间隙,如间隙过大,应进行调整。

检查转向螺杆和转向螺母球槽与钢球的配合间隙,如间隙较大,可选配加

尺寸公差组的钢球装配。

2.6汽车直线行驶时,转向盘发飘或跑偏

2.6.1故障现象

汽车直线行驶时,无法保持直线方向,而自动偏向一边。

2.6.2故障原因

   不转动转向盘时,控制阀中的滑阀偏离中间位置,致使自动加力。

控制阀中的定心弹簧过软,难以克服转向轮传来的逆动力,使滑阀随逆动力的变化经常改变滑阀位致使自动加力。
液压油过脏,使滑阀运动受阻或移动不灵敏。
溢油阀工作不良,使液压泵向控制阀输出过多的液压油,在此情形下若还

有油道布置不合理、油路。不畅等就极易使加力缸两侧产生压力差,致使自动加力转向。

2.6.3故障诊断与排除

先检查液压油是否过脏,视需要换液压油与清洗液压助力系统。
   拆检控制阀。对其中的滑阀与阀体顶开缝隙、全开缝隙做检查;
对定心弹簧弹力做检查以及对溢油安全工作性能做检查。若出现不正常情况应给予更换、修复有关部件。

3 汽车动力转向系的检查与维修

本章讲述汽车转向盘的自由行程,转向储液罐的液面高度,液压泵的泵送压力,液压系统的密封性,的检查方法以及转向柱的检查与维修。

3.1转向盘的自由行程的检查

汽车前轮处于直线行驶状态,用指尖向左、向右侧轻轻转动转向盘,当手感变重时(即前轮向左、向右开始转动)所移动的距离就是转向盘的自由行程。在转向盘边缘处测量自由行程,其值应为15-20mm。

当自由行程过大时,说明动力转向器齿轮与齿条啮合间隙偏大,或各连接处松旷,或齿轮和齿条磨损。调整检弹簧的压力,可使齿条微量变形,实现无侧隙或小侧隙啮合。

3.2转向储液罐的液面高度的检查

使发动机怠速运转,反复将转向盘从一侧极限位置转到另一侧极限位置,以提高液压温度,使油温达到40℃-80℃左右。

这时检查储油罐内油量,油面应在储油罐的“MAX”处。油量不足时,在检查各部位元泄漏后,按规定牌号补充液压油至“MAX”处。

3.3液压泵的泵送压力的检查

(1)将压力表装到连接在阀体和软管之间的压力管中。

(2)起动发动机。如果需要,向储油罐补充液压油。

(3)急速关闭截止阀(不超过5min),并读出压力数。泵送压力额定值为6.8-8.2MPa。

如果没有达到额定数值,应检查限压阀和溢流阀是否完好。如不正常,应更换限压和溢流阀或者叶轮泵。

3.4液压系统的密封性的检查

起动发动机,将转向盘分别向左、向右两侧转至极限位置,在瞬间将其固

定,以至在转向系统中产生额定压力。此时用目测法检查转向系统各管路、阀类连接处的密封性,如有渗漏应更换密封件。

3.5转向柱的检修

3.5.1拆卸

转向柱上装有一套组合开关,包括点火开关、前风窗刮水器及洗涤器开关、转向灯开关及远近光变光开关,因此在拆卸前必须将蓄电池电源线断开,转向指示灯开关放在中间位置,并将车轮处在直线行驶位置,按下列拆卸步骤

(1)向下按橡皮边缘,撬出大盖板。

(2)取下喇叭盖,拆卸喇叭按钮及有关接线。

(3)拆下转向盘紧固螺母,用拉器将转向盘取下。

(4)拆下组合开关上的三个平口螺栓,取下开关。

(5)拆下仪表板左下方饰板。

(6)拆下转向柱套管的两个螺钉,拆下套管。

(7)将转向柱上段往下压,使上段端部凸缘上的两个驱动销脱离转向柱下端,取出转向柱上段。

(8)取下转向柱橡胶圈,松开夹紧箍的紧固螺栓,拆下转向柱下段。

(9)用水泵钳旋转卸下弹簧垫圈,卸下左边的内六角螺栓,拧出右边的开口螺栓,拆下转向盘锁套。

3.5.2检查

检查转向柱有无弯曲、安全联轴节有无磨损或损坏、弹簧弹性是否失效,如有则应修理或更换新件。

3.5.3安装

转向柱安装基本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但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向柱与凸缘管应一起安装,并用水泵钳连接起来。

(2)应将凸缘管推至转向齿轮轴上,夹紧箍圈口应向外。注意:不可用手等掰开夹箍。

(3)转向柱管的断开螺栓装配时,应将螺栓拧紧至螺栓头断开为止,然后拧紧圆柱螺栓。

(4)车轮应处于直线行驶位置,转向指示灯开关应处在中间位置,才可装转向盘,否则在安装转向盘时,当分离瓜齿通过接触环上的簧片时,有可能造成损坏。

(5)应更换所有的自锁螺母和螺栓,转向柱不能进行焊接修理。

4 汽车转向系故障事例分析

本章讲述举出了汽车动力转向系中几种故障现象进行了诊断和维修。

4.1故障事例一

症状:倒车或急转弯时车后轮方向有撞击声。

病因:由于汽车采用了后轮随动的转向技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随动转

向系统的个别螺丝有可能松动。

处方:仔细检查,将一些松动的螺丝拧紧后异响即会消失。

4.2故障事例二

状况:车辆行驶到85-90公里时速方向盘有微微抖动,超过90公里以上又没了。

解决方法:原因有可能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的共振。传动系统各部件在工作时产生微小的抖动是正常现象,此现象与行驶的路况、轮胎的压力、磨损程度都有直接关系,车主可以将轮胎进行一下换位,会有一定的效果。如果是严重的抖动就有可能是轮胎的前束角出了偏差,这种情况下只能到专业的修理厂维修。

结论

本文介绍了汽车动力转向系的结构、原理,并通过事例分析了动力转向系的故障原因、检测方法,解决办法,维修方式,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维护汽车转向器,尽量避免转向器的故障发生,延长使用寿命

对于现在汽车的后轮随动转向技术堪称经典,匠心独具的设计师用了一个并不算复杂的结构———“后轮的前展和前束”,达到了一个堪称经典的效果:
  (1)转向时后轮前展。如果悬挂系统的设计使地面给轮船的反作用力诱导后轮胎转向和前轮相反的方向也就是在负荷下使后轮前展,这样将产生一个力矩,加强转动角度使瞬态转弯中心变小,增加过度转向,在低速时明显。
  (2)转向时后轮前束。如果悬挂系统的设计使地面给轮胎的反作用力诱导后轮的转动方向同前轮方向一样,也就是在负荷下使后轮前束使瞬态转弯半径变大增加不足转向,这样可以保障方向稳定,在高速转弯时特别稳。

对于未来我相信汽车行业在动力转向技术方面会有更高一层次的突破。

致谢

光阴似箭转眼间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三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多次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要特向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忠心的感谢。另外在此次论文中我得到我以前最好的一个老师的帮助以及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我的论文才能顺利的完成。对此我要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 刘波,朱俊编著.汽车转向系维修实例[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

[2] 张立新主编.东风雪铁龙系列轿车维修实例精选[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技术线路的可行性;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

本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密级:

□公开 □保密(___年__月至__年_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
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致 谢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郭谦功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郭谦功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

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和研究生助教***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致 谢

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
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农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

第4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

***学校

技术应用性设计成果

**公司接待技巧分析与研究

届 别:
****

二级学院:
汽车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班级名称:
*******

学生:
***

学生学号:
07

指导教师:(学院) ******

指导师傅(企业):
******

2013年5月28日


1. 维修接待的主要容……………………………………………………(2)

1.1预约服务阶段…………………………………………………………(2)

1.2接待问诊阶段…………………………………………………………(3)

1.3检查交修阶段…………………………………………………………(3)

1.4保养维修阶段…………………………………………………………(3)

1.5报价订货阶段…………………………………………………………(3)

1.6终检结算阶段…………………………………………………………(4)

1.7后续关怀阶段…………………………………………………………(4)

2. 维修接待技巧分析与研究………………………………………………(4)

2.1及时跟客户交流………………………………………………………(4)

2.2与客户沟通的技巧……………………………………………………(5)

2.3处理愤怒客户的技巧…………………………………………………(5)

3. 接待心得体会………………………………………………………………(6)

4. 结论……………………………………………………………………………(7)

参考文献…………………………………………………………………………(8)

致……………………………………………………………………………… (9)

***公司修接待技巧分析与研究

*** 指导老师:*** 指导师傅:***

摘 要:本文以**公司维修服务为例介绍了汽车维修接待的主要容,包括预约服务,接待问诊,受理检查,保养维修等流程。主要对维修接待的技巧进行分析与研究,如何使用技巧更好的接待客户,使每位客户满意。

关键词:维修接待容 流程 维修接待技巧 分析与研究

1.维修接待的主要工作容

汽车维修接待是汽车企业中负责客户接待的工作人员,客户进入汽车维修企业,第一个接触到的人就是汽车维修接待。汽车维修岗位职责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接待来司维修车辆客户,记录和判断车辆故障并安排维修

(2)汽车保修索赔的处理和事故车定损

(3)对客户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4)与客户搭建良好沟通,做好客户维护工作

(5)对维修车辆状态进行追踪跟进,确保维修质量

(6)协助客户做好车辆维修费用的结算工作

(7)负责客户的满意度跟踪,处理客户意见

(8)负责工作区域的5S的执行落实

(9)上级交付的其他任务

1.1预约服务阶段

受理客户提出预约维修请求,或我公司根据生产情况向客户建议预约维修,经客户同意后,办理预约手续。业务员要根据客户与我公司达成意见,填定预约单,预约时间要写明确,预约决定后,要在系统里填写“预约”;
要于当日通知车间主管,以利到时留出工位。预约时间临近时,应提前半天或一天,通知客户预约时间,以免遗忘。

1.2接待问诊阶段

(1)见到客户驾车驶进公司大门,立即起身,带上工作用具(笔与接车单)走到客户车辆驾驶室边门一侧向客户致意(微笑点头):当客户走出车门或放下车窗后,应先主动向客户问好,同时作简短自我介绍。(2)如客户车辆未停在本公司规定的接待车位,应礼貌引导客户把车停放到位。(3)简短问明来意,如属简单咨询,可当场答复,然后礼貌地送客户出门并致意,如属需诊断、报价或进厂维修的应征得客户同意后进接待厅从空商洽,或让客户先到接待厅休息,我方人员作检测诊断后,再与客户商洽。情况简单的或客户要求当场写维修单的,应按客户要求办理手续。(4)如属新客户、应主动向其简单介绍我公司维修服务的容和程序(5)如属维修预约、应尽快问明情况与要求,尽快安排维修。

图1 维修服务流程图

1.3检查交修阶段

边铺脚垫,座椅套,边和客户聊天,询问客户的需求,同时看一下车辆保养时间和故障码,环车检查,特别是灯具,玻璃,亚光件和相关的施工部位一定要检查清楚。确定该车的维修项目,及该车外观和部存在的问题,请客户签字(对于新客户一定要收集全部公司所需要的资料:底盘号,送修人,联系,所属单位联系地址,车型,车辆保险有效期等)对于客户来源是:客户介绍的。要问清介绍客户的车牌,把此车牌记录在该新客户资料的备注栏里。

1.4保养维修阶段

维修是维修业务的核心,同时也是整个服务过程的核心环节。客人把车辆送到厂里面,为的就是解决问题。我们维修接待在做完初检后就把车子交给专业人员进行保养维修,而维修接待就需要根据客人的需要跟车间施工速度进行协调。所以要实现完美的车辆施工跟进绝对是维修顾问职业生涯的追求。

1.5报价订货阶段

一般在保养维修过程中,专业人员也会对车辆安全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就成为报价单交到维修接待手中,此时就要把报价单送到仓库进行报价,等价格报出来在跟客户进行交谈。业务洽谈中,要向客户明确故障,承诺质量保证,要在掌握公司现时生产情况下承诺交车时间,并留有一定的余地。特别要考虑汽车配件供应的情况,跟客户说需要订货多久。

1.6终检结算阶段

(1)作好相应交车准备:车间交出竣工验收车辆后,业务人员要对车做最后一次清理;
清洗、清理车厢部,查看外观是否正常,清点随车工作和物品,并放入车上。(2)通知客

户接车:一切准备工作之后,通知客户准时来接车,并致意:“合作!”;
如不能按期交车,就要提前通知客户,说明延误原因,争取客户谅解,并表示道歉。

1.7后续关怀阶段

根据档案资料,业务人员定期向客户进行跟踪服务。跟踪服务的第一次时间一般选定在客户车辆出厂二天至一周之。跟踪服务容有:询问客户车辆使用情况,对我公司服务的评价,告之对方有关驾驶与保养的知识,或针对性地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提醒下次保养时间,欢迎保持联系,介绍公司新近服务的新容、新设备、新技术,告之公司免费优惠客户的服务活动。做好跟踪服务的纪录和统计。通话结束前,要致意:“非常感合作!”

2.维修接待技巧分析与研究

2.1及时跟客户交流

(1)维修接待员接到维修车辆时,要在接车单上把客户所描述车辆问题全部记录下来。详细记录下客户所述问题并将不同问题根据客户要求标写备注,让专业维修师傅检查车辆和试车。检查和试车过程若发现客户所述问题全部如实记录下来,最后跟客户确认车辆所有问题。汽车维修接待流程中必须每一个问题都和客户沟通,并且得到客户认可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2)在记录并确认了客户车辆所有问题的下一个汽车维修接待流程是和客户确认需要维修的地方,有些有问题的地方客户也未必就需要维修。汽车维修接待流程最容易和客户发生冲突的地方就是维修接待员擅自做主把客户车辆所有问题都默认为维修项目,维修的项目必须及时跟客户交流,全部由客户认可并签字方可交接给维修师傅。

(3)维修接待员和客户确认完所有的汽车问题和维修项目之后需要重复和客户说明白那些有问题而客户没有维修的地方,同时检查清点客户车物品情况并作记录。提醒客户把车贵重物品带走。汽车维修接待流程维修前的说明每一个步骤都看似很简单,却又每一点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和客户之间的矛盾。

2.2与客户沟通的技巧

与客户沟通,首先要了解客户的期望,倾听客户的需求,让他把话说完,听出重点,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理解事实,换位思考,才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并且我们要把为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表达清楚,并且得到客户的同意和认可。

(1)选择积极的用词与方式:在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时,沟通用语也尽量选择体现正面意思的词。比如说,如果一个客户就车辆的维修品质几次对我们发火,我们想表达为客户真正解决问题的期望,于是我们说:“不会再让您的车重蹈覆辙”。干嘛要提醒这个倒霉的覆辙呢?倒不妨这样表达:“我这次有信心这个问题不会再发生”。这样就会更顺耳些。

(2)抓住客户的心:摸透对方的心理,是与人沟通良好的前提。只有了解掌握对方心理和需求,才可以在沟通过程中有的放矢,可以适当的投其所好,对方可能会视你为他们知己,那问题可能会较好的解决或起码你已成功一半。

(3)记住客户的名字:记住客户的名字,可以让人感到愉快且能有一种受重视的满足感,这在沟通交往中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法宝,记住客户的名字,比任何亲切的言语起作用,更能打动对方的心。我们不能记住所有客户的名字,但是必须要记住那些经常来的客户的名字,或者在车子进场,还没停下来的第一时间在系统中输入车牌号查询客户的名字。

(4)学会倾听:在沟通中你要充分重视“听”的重要性。你能善于表达出你的观点与看法,抓住客户的心,使客户接受你的观点与看法,这只是你沟通成功的一半,那成功的另一半就是善于听客户的倾诉。会不会听是一个人会不会与人沟通,能不能与人达到真正沟通的重要标志,做一名忠实的听众,同时,让客户知道你在听,不管是赞扬还是抱怨,你都得认真对待,客户在倾诉的过程中,会因为你认真倾听的态度所感动,会对你的人格加以认同,这才会为你下一步的解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5)付出你的真诚与热情:人总是以心换心的,你只有对客户真诚,客户才可能对你真诚。在真诚对待客户的同时,还要拥有热情,只有拿出你的真诚与热情,沟通才有可能成功。“真诚”是沟通能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2.3处理愤怒客户的技巧

客户投诉主要有上门、或向上级及相关部门的反映等形式,所反映的问题大多是对服务,维修质量,环境卫生等的意见或建议。如何妥善的处理这些投诉是重要工作,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不管投诉或请求的容错对,客服人员必须给予答复。②客户反映的事,我们一定及时处理,并将跟踪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以显示我们的工作态度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和速度。

③如遇到客户情绪激动时,一定不要与客户发生顶撞和冲突,即使客户是不在理的。待客户情绪稳定,基本上“消气”,再详细的了解事情的经过,是我们的问题要立刻给客户解决,不是我们的问题也要耐心的解释,能够帮助客户解决的,要热心的帮助客户。

(1)处理客户抱怨的基本原则:①站在顾客立场来考量 ②保持专业热诚与耐心 ③对于明显不当的要求要婉言直接的回绝。

(2)处理客户抱怨的四个行动原则:①充分了解客户的要求②调查客户抱怨问题,现身,现时,现地③充分了解问题,有错立即处理并改正④给抱怨客户特别礼物或免部分工时。

3.接待心得体会

客户是上帝,满足客户的需要是首要的工作,工作原则是客户和公司双赢制,没有错就没有对,没有异议和不满就没有满足和赞美,没有错误的不断纠正和避免就不会有自己的不断进步,错误不可避免,重要的是面对和处理错误的方式方法要合情合理。在学习作为称职的维修接待过程中,越学就越发现作为一个维修顾问并非这么简单开个单,接个单就可以,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1)心理素质要过硬

面对客户时要信心十足,绽放出微笑,信心来源于对车辆的常见故障及其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对维修项目所需工时的拿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到底还是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扎实学好基础知识,从机油、轮胎到汽车结构,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零件名称、参数。

(2)礼节礼貌要好,服务要细致周到

来维修车辆的客户都是接车员第一时间与它接触,接车员代表的是企业的形象,接待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企业的信心指数。在接待工作中一定要多用敬称及时介绍自己,为客户创造出轻松的谈话环境,并引导客户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出车辆出现的问题,并做好记录,请顾客签名予以确认,最后送客户到休息区休息。

(3)自身业务能力要过关

接车时要按照流程来作业,规化完成接车服务,从取接车板迎客开始,铺“三件套”,记录填写相关单据,听取顾客描述问题,予以解释,说明一定要高效率,接车单上记录的车辆维修检查项目尽可能表达清楚细节,为车间工作把握好方向。进行车身检查时,一定要清醒,明白站在车身的各个方位时有哪些检查项目和容,一次到位,尽可能不要漏检,体现出专业素质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填写相关表格,数据时不能有遗漏,特别是,等重要信息,接车完毕要主动和顾客沟通维修时间及交车时间。

4.结论

随着毕业设计做完,也将意味我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但在这段时间里面我觉得自己是努力并快乐的。在繁忙的的日子里面,曾经为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而去翻我所学有关的书籍。经过这段时间我真正体会了很多,也感到了很多。这篇论文,其实也是对自己实习五个月的总结,其中主要阐述了维修接待的流程,维修接待过程中的技巧以及心得体会。从中我觉得作为一个维修接待人员,单单了解接待流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及时跟客户交流,使客户满意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蔡兴旺著.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M]. :人民交通, 2011.7

[2] 倪勇著.汽车4S企业管理制度与前台接待[M] 机械工业,2009.1

[3] SA售后服务标准接待流程培训 [J]. 中天日捷汽车生活馆培训资料

[4] Mercedes Benz Auto repair reception [J]梅赛德斯奔驰官方

[5] 谭本忠著. 汽车维修前台接待[M]. 理工大学2011年1月1日

[6] 汽车维修接待-汽车运用技术专业[M]人民交通2011.7

[7] 汽车维修前台接待流程[M]交通 陆羽编 2010.8

[8] 汽车服务工程[M] 工学院教学材料

  百年暨南,风霜砥砺,桃芬芳。作为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她雄厚的师资力量、悠久的文化积淀、笃定的治学理念和深远的民族情怀在国国际社会早已享有盛名,也是我心仪已久,决意投在门下的重要原因。在浙经院学习的三年里,我亲身体会到各位老师和前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卓著的学识才华和传道授业、以身作则、高尚无私的敬业精神,已经超脱了知识传授和文化交流的畴,形成独立自主、兼容并包的治学氛围和积极进取、紧贴实际、关心家国的人文情怀。我为能在暨南大学教育学院学习而感到荣幸和自豪,相信这将是我人生当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在此,我特别要感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她学识渊博,专业精通,对浙经院教育事业怀着深厚的感情;
她诲人不倦,与同学们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并经常给予科学的指导和热心的勉励。就本篇毕业论文总结报告而言,从提纲、草拟、修改到最后定稿,老师都给予了一而再、再而三的精心批阅,每个环节都凝结老师努力的付出和辛劳的汗水。毋庸讳言,老师的道德文章将成为我人生的座标和里程碑。 

  我还要感给予我很多关心和帮助的同学们,三年学习生活使我们结下深厚的友谊。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在毕业之际,我衷心地同学和朋友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也深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一路携手前行,会有很多的碰撞和交流,我们将始终记得我们曾在暨南园同窗学习,这将是我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第5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系 别:
汽车工程系

专业班级:
12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班

学生姓名:
谌小东

指导教师:
王成建

二O一五年四月五日


目录

1安全气囊的发展史 2

1.1 安全气囊的定义 2

1.2 安全气囊的组成 2

1.3 安全气囊的生产 3

2安全气囊的应用 3

2.1安全气囊在车上的应用 3

2.2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4

2.3安全气囊的保养及注意事项 5

3安全气囊的发展方向 7

3.1安全气囊的类型 7

3.2安全气囊的发展方向 9

4安全气囊的改良 10

4.1安全气囊的优缺点 10

4.2安全气囊的改良 11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安全气囊在车祸中的作用及其发展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普通商品进入人们的生活,汽车增多必然会导致车祸也增多,而安全气囊就是一个让驾驶员和乘客在碰撞时减少伤害的这么一个装置。安全气囊是汽车上安全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装置,那么它是何时出现的?又经历过哪些发展,今后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呢?本论文主要是研究安全气囊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方法及安全气囊的组成以及发展。

【关键词】车祸 安全气囊 出现 组成 发展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普通商品进入人们的生活,而汽车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车祸的增加。据统计2014年我国国内汽车保有量就有将近1.4亿,据官方统计2001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6万人,交通事故案件75.5万起。2002年案件77.3万件,死亡10.9万人。2003年案件667507起,死亡10.4万人。2004年死亡9.4万人,2005年死亡98738人,2006年89455人,2008年73484人,2009年67759人。由此可见汽车的安全问题必须是重中之重!

本文是研究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发展。

1安全气囊的发展史1.1安全气囊的定义

安全气囊分布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装安全气囊的容器印有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简称SRS,中文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安全气囊属于“被动安全性保护装置”,安全气囊可以在汽车发生碰撞后在驾驶员和乘客还没有与车内构件发生二次碰撞前在两者之间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缓和冲击并吸收能量减轻受伤程度。

1.2安全气囊的组成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气体发生器、点火器、气囊以及控制单元ECU等组成。

传感器用来检测、判断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信号,以便及时点爆安全气囊。传感器按按功能可分为碰撞传感器和保险传感器;
按结构分为机械式、机电式和电子式三种,一般安装在一个密封的防震的保护盒内。

气体发生器又称充气器,用与点火器引爆点火剂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膨开。气体发生器用专用螺栓螺母固定在气囊支架上,只有用专用工具才能装配。气体发生器由上盖、下盖、充气剂和金属滤网组成。目前大多数气体发生器都是利用热效反应产生氮气而充入气体。

点火器外包铝箔,安装在气体发生器内部中央部位。

气囊按安装部位大致可分为驾驶员侧气囊、乘客侧气囊、后排气囊、侧面气囊和顶部气囊;
按大小可分为保护整个上身的大型气囊和保护面部的小型护面气囊。欧洲汽车多采用小型气囊,美国汽车多使用大型气囊。早期气囊是用尼龙织物涂以聚氯丁烯造成。

ECU主要是SRS逻辑模块、信号处理电路、备用电源电路、保护电路和稳压电路组成

1.3安全气囊的生产

用安全气囊来保护乘员的想法最先产生在美国。1952年美国汽车生产者联合会阐述了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的必要性,几乎同时这种系统的原理图也被绘制了出来。1953年8月,赫特里克提出了“汽车用安全气囊防护装置”并获得了“汽车缓冲安全装置”的专利,但由于当时技术限制并没有实现。1966年,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开始研发安全气囊,在1980年12月安全气囊安装在了奔驰S级轿车上。从1985年起,奔驰全部供应在美国市场的汽车都安装了安全气囊。据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部门的统计在美国的交通事故中安全气囊已保护了约14200的生命。据统计,安全气囊在严重的碰撞事故中能保护约三分之一的人员生还,另外,六分之一的驾驶员或前排乘客能够在碰撞中得到安全气囊的保护而被拯救。1992年,安全气囊就已经作为奔驰轿车一项标准配置。

2安全气囊的应用2.1安全气囊在车上的应用

最早的气囊是用于与其他装置一起防止飞机着陆时与地面碰撞。1960年安全气囊开始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转为民用。60年代末,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开始建议制定一个可选择的安全气囊法则,鼓励汽车厂商去发展安全气囊。到了70年代国外很多企业投入大量和人力研究与发展安全气囊,其中1971年5月德国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地将火箭推进技术用于汽车安全气囊。1980年12月,奔驰汽车S系列成为第一辆在欧洲正式销售配有气囊的汽车。1988年克莱斯勒开始将旗下所有车款都装上安全气囊,并大作电视广告示范安全气囊的效用,才真正开启汽车界安全配备的竞争。1984年,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在“联邦汽车安全标准”中的208条款《乘客碰撞保护》(简称FMVSS208)中增加了安装安全气囊的要求。FMVSS208是汽车安全气囊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95年,正式经由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提供明确的法则及指导方向,要求1995年起,新车的标准配备需要有双气囊。1997年起货车亦比照办理。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欧盟、日本已正式在汽车上配置安全气囊,双气囊已成为绝大多数主流轿车的标准件。

我国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一些汽车碰撞安全和军工专家才开始关注安全气囊的研究和发展。1992年,我国自行研制的 FS-01安全气囊通过碰撞测验。如今安全气囊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每年拯救了数以万计的人。

2.2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汽车行驶过程中,传感器系统不断向控制装置发送速度变化(或加速度)信息,由控制装置(中央控制器)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如果所测的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或其它指标超过预定值(即真正发生了碰撞),则控制装置向气体发生器发出点火命令或传感器直接控制点火,点火后发生爆炸反应,产生N2或将储气罐中压缩氮气释放出来充满碰撞气袋。乘员与气袋接触时,通过气袋上排气孔的阻尼吸收碰撞能量,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汽车的安全气囊内有叠氮化钠(NaN3)与硝酸铵(NH4NO3)等物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囊。叠氮化钠分解产生氮气和固态钠,硝酸铵作为氧化剂参与。

新型安全气囊加入了可分级充气或释放压力的装置,以防止一次突然点爆产生的巨大压力对人头部产生的伤害,特别在乘客未佩戴安全带的时候,开导致生命危险。具体形式有:

1、分级点爆装置,即气体发生器分两级点爆,第一级产生约40%的气体容积,远低于最大压力,对人头部移动产生缓冲作用,第二级点爆产生剩余气体,并且达到最大压力。总的来说,两级点爆的最大压力小于单级点爆。这种形式,压力逐步增加。

2、分级释放压力方式,囊袋上开有泄压孔或可调节压力的孔,分为完全凭借气体压力顶开方式或电脑控制的拉片 Tether。这种方式,一开始压力达到设定极限,然后瞬时释放压力,以避免过大伤害。

为了保证安全气囊在适当的时候打开,汽车生产厂家都规定了气囊的起爆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气囊才会爆炸。虽然在一些交通事故中,车内乘员碰得头破血流,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车辆接近报废,但是如果达不到安全气囊爆炸的条件,气囊还是不会打开。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主要受力部位是保险杠和车身纵梁,为了缓冲碰撞时的冲击力,车身前部大都设计有碰撞缓冲区,而且车身的刚度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在一些事故中,例如当轿车与没有后部防护装置的卡车发生钻入性追尾事故,或轿车碰撞护栏后发生翻车事故,或发生车身侧面碰撞等,这样的事故往往没有车身前部的直接撞击,主要是车身上部和侧面发生碰撞,碰撞车身部位的刚度很小,虽然车舱发生了很大的变形,造成了车内乘员受伤或死亡,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不对,有时候气囊并不能打开。尤其是在侧向碰撞中,如未配置侧安全气囊,主副安全气囊由于不能达到起爆条件不能引爆,很容易对乘车人员造成致命伤害。

2.3安全气囊的保养及注意事项

 安全气囊在发生车祸时往往能救人一命,但必须注意安全气囊正确的使用方法。安全气囊的正确使用方法:

(1)安全气囊必须和安全带配合使用。安全气囊属于被动安全装置,只有和安全带配合使用,才能获得满意的安全保护效果,所以汽车驾驶员和乘客在汽车行驶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2)注意日常检查。注意检查各碰撞传感器的固定是否牢固,搭铁线部位是否清洁、连接是否可靠,转向盘转动时是否有卡滞现象,以判断转向盘内的SRS螺旋电缆是否完好;
启动车辆时特别要注意SRS报警灯是否熄灭,如果接通点火开关6-8秒后,它依然闪烁或常亮不熄,则表示SRS系统有故障;
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指示灯闪烁5min后常亮,也表示SRS系统出现故障。

(3)及时排除安全气囊的故障,否则会出现两种严重后果。一种是汽车发生严重碰撞时,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进行保护,它却不能工作;
一种是汽车正常行驶,安全气囊不应工作它却突然膨胀展开,对乘客造成意外伤害甚至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4)避免高温。安全气囊装置的部件应妥善保管,不要让它在85°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以免造成安全气囊误打开。

(5)避免意外磕碰和振动。安全气囊传感器等部件对碰撞和冲击很敏感,因此应尽量避免碰撞和冲击,避免安全气囊不必要的展开。

(6)不要擅自改变安全气囊系统及其周边布置。不能擅自更改系统的路线和组件及更改保险杠和车辆前面部分结构。转向盘和乘员侧气囊部位不可粘贴任何装饰品和胶条。

(7)乘客尽量坐后排,儿童和身材矮小的乘客在乘坐装有安全气囊的汽车时应尽量坐后排,因为安全气囊对他们的保护效果并不理想。

(8)严格按规范保管安全气囊系统元器件。安全气囊系统中有火药、传爆管等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严格按规范运输、保管,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

安全气囊检修应注意的事项:

(1)非安全气囊的专业维修人员不得进行安全气囊的检查、维修。

(2)在开始检修时,应将时钟、防盗系统及音响系统的内容记录下来,有电动倾斜和伸缩转向系统、电动车外后视镜、电动座椅及电动肩带装置的车辆,维修后应刷新调整和设置储存,禁止使用车外备用电源。

(3)对安全气囊进行检修作业时,应将点火开关置于锁止位置,先断开蓄电池负极,等待3min如指示灯运行异常,等待10min,再进行操作,以免发生危险。

(4)气囊拆下放置时,应将缓冲垫(软面)朝上,且要远离水、油脂、机油、清洁剂等物品。

(5)对不同车型的安全气囊系统故障码的读取于清除方法应加以区别。

(6)禁止对安全气囊的气袋进行加热或或企图用工具进行打开。

(7)拆卸式应注意保护气囊组件安全,特别是连接器。电焊工作前,应摘开转向柱下多功能开关附近的连接器,对安全气囊系统进行保护。

(8)拆修已经起爆的安全气囊后应洗手,如有杂质进入到眼睛内应立刻用水冲洗,以免眼睛受到损伤。

(9)安全气囊的元器件要保证原厂包装,并且牌号必须一致。传感器安装件变形时,不论安全气囊是否爆开都必须更换新传感器,同时对传感器安装部位进行修复,使传感器外壳方向标记朝向汽车前方。对于已经爆开的气囊必须更换全部新件。

(10)安装时必须按规定力矩拧紧将控制装置安装牢固,螺旋导线线盘对中后方可安装转向盘等。安装线束时注意线束不要被其他零件挤压,也不要交叉穿越其他零部件。

(11)安全气囊系统安装好后方可测试电器,禁止使用一般万用表,要使用专用仪表。

(12)安装前应关闭点火开关,接通蓄电池后打开点火开关,切忌头不要在安全气囊打开的轨迹上,以免造成伤害。

(13)对安全气囊系统的废旧器件应进行妥善处理,在引爆废旧安全气囊时应注意周围人和自身安全,尽量避开居民区和人多的地方,选择一个通风场所,并采取安全措施,引爆后10min待气囊冷却后,烟尘散去,人才可过去。

(14)不能被引爆的气囊应妥善保管并及时进行处理。

(15)严禁分解已引爆的气囊,因为气囊中无任何可维护的零部件。更不能修理和使用已引爆的气囊。

3安全气囊的发展方向3.1安全气囊的类型

安全气囊按照引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机械控制式是安全气囊系统不需要电源,电子电路和电路配线,其全部零件都组装在转向盘装饰盖板的下面,检测碰撞动作和引爆点火剂都是利用机械装置的动作来完成的,现在这种类型的气囊很少使用。电子控制式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安全气囊系统。这种类型的传感器是利用碰撞传感器来检测碰撞信号并把信号发送到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配置传感器送来的信号进行判断,当判断是碰撞时ECU发出指令气囊膨开。

按照保护作用和安装位置可分为驾驶员侧气囊(转向盘气囊)、前排乘客气囊(仪表板气囊)、侧撞气囊(胸部侧撞、头部侧撞)、后座椅气囊、后座侧边气囊和膝部气囊。侧气囊是安装在座椅外侧的,目的是减缓侧面撞击造成的伤害。很多厂家的车型都会标配前排两个座椅的侧气囊,而装配后排侧气囊的车型很少。大多数车型都只配备了主、副驾驶安全气囊、侧气囊等,其实车辆在真正发生正面碰撞时,下面是更应该受保护的,下面的膝部与中控台的距离最短,是最易造成骨折损伤的部位。膝部安全气囊是用来降低乘员在二次碰撞中车内饰对乘员膝部的伤害。膝盖部分的气囊位于前排驾驶座椅内,一旦打开能够有效保护后排乘客的腰下肢体部位,从而也能缓解来自正面碰撞的前冲力。头部气囊也叫侧气帘,在碰撞时弹出遮盖车窗,以达到保护乘客的效果。

头部气囊主要针对侧撞时乘车人的头部进行保护。B柱侧、窗玻璃,甚至安全带侧面支撑扣都有可能成为车祸中的杀手。那么头部气囊就会把成员和这些东西隔开。头部气囊安装在车顶弧形钢粱内,通常贯穿前后,受车身内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当横向加速度大于正常值,且达到危险值时就会控制起爆。对于侧撞、翻车等严重事故有着很好的人员保护功能。

按照安全气囊的数量分类可分为单气囊、双气囊、四气囊和多气囊和气囊式安全带。在国内生产的中低档轿车中标配的气囊个数是1-2个,一般都是在车辆的驾驶和副驾驶位置各一个,用来保护前排成员在车辆发生猛烈撞击时对胸部和脑部的有效保护。在一些中档的B级车中,一般都会装有四个气囊除了位于驾驶、副驾驶位的两个,在它的侧面车门内也装有两个。有效地缓冲了来自前方和侧面的强大冲击力。在一些高档车中像以安全性著称的,瑞典的沃尔沃轿车在它的旗舰车型中全车配备了6个气囊和18个气帘,分别位于车内前排正副驾驶位,前后车门两侧各两个,18个气帘分布在前后挡风玻璃处,侧面视窗处,对来自各个方向的撞击提供最有效的保护。防汽车反弹伤亡的气囊式安全带,原名防汽车气囊反弹伤亡的保险带,又称气囊式安全带。在车用保险带肩部及整体,设有标致形气囊装置。该保险带结合了传统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特性,为乘客提供了更高级别的碰撞安全保护。这项技术减少了事故发生时对乘客头部、颈部和胸部的伤害,采用了气囊式安全带,进一步提升了该车型的安全创新设施,同时对于儿童老人是个福音。当碰到意外情况时,安全带会瞬间膨胀成气囊状,其缓解冲击力的效果是传统安全带的5倍;
一是面积大可以有效降低头部与颈部的晃动,二是气囊膨胀时具备一定的反作用力,能减少车祸中乘客容易出现的肋骨骨折、内脏器官受损和淤伤等现象,实现避免因气囊弹伤颈椎的60%以上的伤亡事故。

3.2安全气囊的发展方向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汽车安全技术中的安全气囊技术也发展得很快,智能化、多安全气囊是整体安全气囊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乘客类型,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系统采用重量、红外、超声波等传感器来判断乘客与仪表板远近、重量、身高等因素,进而在碰撞时判断是否点爆气囊、采用1级点火还是多级点火、点爆力有多大,并与安全带形成总体控制。通过传感器,气囊系统还可以判断出车辆当前经历的碰撞形式,是正面碰撞还是角度碰撞,侧面碰撞还是整车的翻滚运动,以便驱动车身不同位置的气囊,形成对乘客的最佳保护。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是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方向。在汽车网络中,有一种应用面比较窄,但是非常重要的网络即Safe-By-Wire。Safe-By-Wire是专门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总线,Safe-By-Wire技术旨在通过综合运用多个传感器和控制器来实现安全气囊系统的细微控制。Safe-By-Wire Plus总线标准是由汽车电子供应商和部件供应商如飞利浦、德尔福等公司提出。与整车系统常用的CAN、Flex Ray等总线相比,Safe-By-Wire的优势在于它是专门面向安全气囊系统的汽车LAN接口标准。为了保证系统在汽车出事故时也不受破坏,Safe-By-Wire中嵌入有多重保护功能。比如说,即使线路发生短路,安全气囊系统也不会因出错而起动。Safe-By-Wire技术会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4安全气囊的改良4.1安全气囊的优缺点

安全气囊可将撞击力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脆弱的乘客肉体与车身产生直接碰撞,大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安全气囊对于在遭受正面撞击时,的确能有效保护乘客,即使未系上安全带,防撞安全气囊仍足以有效减低伤害。据统计,配备安全气囊的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可降低乘客受伤的程度高达64%,甚至在其中有80%的乘客未系上安全带!至于来自侧方及后座的碰撞,则仍有赖于安全带的功能。此外,气囊爆发时的音量大约只有130分贝,在人体可忍受的范围;
气囊中78%的气体是氮气,十分安定且不含毒性,对人体无害;
爆出时带出的粉末是维持气囊在折叠状态下不粘在一起的润滑粉末,对人体亦无害。

安全气囊同样也有它不安全的一面。据计算,若汽车以60km的时速行驶,突然的撞击会令车辆在0.2秒之内停下,而气囊则会以大约300km/h的速度弹出,而由此所产生的撞击力约有180公斤,这对于头部、颈部等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就很难承。因此,如果安全气囊弹出的角度、力度稍有差错,就有可能酿出一场“悲剧”。

1、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汽车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和驾驶员系上安全带即可,完全不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如果这时展开气囊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可能因安全气囊的展开加重碰撞伤害。

2、气囊的启动会对乘员造成伤害。安全气囊系统启动时将冲开气囊盖板,并且在瞬间展开充气,很可能对乘员造成冲击;
产生的灼热气体也会灼伤乘员和驾驶员。

3、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或儿童乘坐时,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一定的伤害。

4.2安全气囊的改良

安全气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可知,安全气囊的基本设计目标是用来对付严重交通事故的,但在一些不太严重,的事故中,系统反应过度,反而会对驾乘人员施加作用过大,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针对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更希望在安全气囊展开之前,安全气囊系统能够精确感应汽车发生的碰撞,并按照程序来判断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如果碰撞级别比较低的话,只需将安全带的预紧机构拉紧即可;
如果碰撞级别比较高,需要启动安全气囊,则将点燃气囊的指令传递给气囊系统。这也就是要求安全气囊系统能够准确地感应所发生的碰撞事故;
并且能模仿人脑,根据实际的碰撞程度来判别安全气囊是否需要展开,有一定灵活性;
并且能够针对不同体形的乘员适当的调整安全气囊。

磁电式传感器:传感器的触发通常有:开关式,纯机械式,单点电子式,侧撞式,应变式等。国际上对汽车上安全气囊的传感器触发方式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仅是因为其种类繁多,而且是因为装于车身上不同位置的传感器触发方式也不同。为使传感器能够方便地安装在各个需要的感应部位,使其能够正确、适时地感应碰撞,可选用磁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车身上的任何位置,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某些参数值,使得其能够识别峰值为0588m/s:和时间脉冲为0-20ms的碰撞加速度信号即可。只要碰撞加速度峰值和时间脉冲宽度同时满足条件,就会向气囊发出触发信号,展开气囊,对人体进行保护。传感器结构由外壳(非磁性材料)、磁性材料、惯性体(非磁性材料)、连接在惯性体上的软铁、支持和调节位移幅值的弹簧、安装在与外壳连接的凸柱内的永久磁铁和绕制在软铁上的线圈及引线组成。当传感器受到碰撞加速度时,惯性体产生反向加速度,导致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线圈引线两端产生钟形脉冲信号,当调整弹簧刚度时,可改变加速度信号的宽度。传感器的信号判别电路由三部分组成:信号幅度判别电路;
信号宽度判别电路;
有用、无用信号判别电路。通过对碰撞信号进行多方位的判别,可使控制装置获取的碰撞信号更全面,发出的点火控制更准确,从而确保安全气囊在必要的情况下展开。

如何获得稳定的冲击加速度信号是研究;
传感器的关键,也是保证传感器准确获取碰撞信号的关键。磁电加速度传感器采用落锤冲击试验装置来调整校正其感应敏感度。释放锤头,与橡胶面碰击时,安装在锤头上面的加速度或磁电式传感器将感受到冲击加速度。不同落高对应不同加速度;
调整橡胶厚度,可改变信号宽度;
调整落锤高度,可改变信号幅度。磁电式传感器不仅电子判别电路出错率低,感应碰撞信号的可信度高而准确;
而且通过标锤落定实验可以调节它的感应范围宽度,满足汽车碰撞产生脉冲的再现,从而还可以安装于车身上任何部位。还有就是它设计简单,价格低廉,对绝大多数汽车使用者来说都不再是望而却步的奢侈品。

智能化控制系统:对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要求是准确判断事故的碰撞强度,控制气囊的展开与否。针对安全气囊在使用中的缺陷,必须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灵活性、准确性,为此可以采用智能式控制系统。

1、碰撞传感器。安全气囊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功能是检测、判断汽车发生碰撞后的撞击信号,以便决定是否展开缓冲气囊。碰撞传感器主要有三种类机械式传感器在早期的安全气囊中使用较多,主要应用惯性原理,利用传感器中元件的惯性力克服弹簧力来触发气体发生器。机械式在加速度较低时保证不启动气囊,可靠性较高;
但只能单点传感,对机械部件的品质、精度和耐磨性要求极高。电子式传感器是一种应用最早的碰撞传感器,根据电子原理,利用电信号来反映车身减速度,而后根据电信号来判别是否展开缓冲气囊。机电式传感器采用机电结合的方式,将机械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再利用电子信号点爆安全气囊。即具有机械式的优点,又能克服机械式传感器本身存在的缺陷,安装在车身上任何位置,以便得到较好的减速信号,而且能够在同一位置安装多个传感器。

2、缓冲气囊。气囊一般由防裂性能好的聚酞胺织物制成,它是一种半硬的泡沫塑料,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经过硫化处理,可减少气囊冲气膨胀时的惯性力;
为使气体密封,气囊里面涂有涂层材料。气囊的大小、形状、漏气性能是确定安全气囊保护效果的重要因素,必须根据不同汽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安全气囊系统开发人员正在根据神经网络原理开发智能型气囊系统。它主要是利用神经末梢(即各种传感器)将各自探索到的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传输给中枢神经(即电脑或微机),并能将碰撞事故的碰撞类型,碰撞事故严重程度以及碰撞时的车速等信息一起传递给电脑,由电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做出相应反应,并执行与这些信息相对应的、正确的气囊保护程序,即所谓的智能式控制系统。智能式控制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硬件部分主要由车载部分的电子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传感器、点火电路等)和地面部分(包括串行通讯电路、计算机系统等);
软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部分和微机部分组成。气囊伤人、保护效果不佳或者浪费等状况。

乘员探测系统:针对气囊未能对不同的乘员做出相应的保护,可在乘员座位上安装一个乘员探测系统,对车座上是否有人,乘员的体型大小,以及就座时偏离正中情况进行探测。相当于专门安装一个传感器,探测的乘员乘坐信息,并传递给中央电脑控制中心。如果发生碰撞的话,控制中心在对各种传感器传过来的信息进行判断的同时综合考虑乘员探测系统探测所得的乘员乘坐信息。这样的话,安全气囊系统就可以针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乘坐情况适时适量展开气囊,完全避免。理想的安全气囊是可以针对各种不同的特殊情况对汽车的使用者进行保护。安全气囊应尽可能多地收集和利用有关乘员形体位置信息及撞车类型和撞车速度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对碰撞中乘员和车的有关信息进行识别判断,调整安全约束系统参数,使人体获得最佳保护。要实现这一理想,以研究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差距,可以逐步完成。以上的探讨思考也只是向理想迈进的一个步伐而已,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汽车安全措施会更加的完善。

气体发生器的多元化:对于气体发生器,不仅要求其工作可靠,性能稳定,耐久性好,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要求尽量减轻其质量和降低成本。尤其针对安全气囊气体伤人的情况,更是要求对气体发生器加以改进。汽车上的气囊系统大量采用以叠氮化物作为气体发生物质的推进剂型气体发生器,其它类型的气体发生器,包括混合气体型气体发生器、液体(液态气)型气体发生器、压缩空气蓄能型气体发生器和硝化纤维型气体发生器等也在积极研制。如摩尔顿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密度、无毒的气体型气体发生器,与现用的相比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优点;
布雷德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无钠叠氮化物气体发生器,耗用量不到钠叠氮化物发气剂的40%,而能产生等量的气体,从而使其体积减小,质量减轻。就是在普通型的基础上增加传感器,以探测出座椅上的乘员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系好的安全带以及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高度,通过采集这些数据,由电子计算机软件分析和处理控制安全气囊的膨胀,使其发挥最佳作用,避免安全气囊出现无必要的膨胀,从而极大地提高其安全作用。智能安全气囊比普通型主要多了两个核心元件,即传感器及其与之配套的计算机软件。

参考文献

[1]李栓成 舒华.《汽车电子控制装置使用维修技术》[M].金盾出版社

[2]李明才 .《汽车电工技术手册》[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3]秦明华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 

[4]陈德宜 .《新型汽车电子装置结构原理检修》[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5]李辉国 .《上汽通用N300技术资料》[M].广西交通职业学院出版社 

[6]金加龙.《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N].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7]徐安.《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趋向》[D].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8]胡光辉.《安全气囊的安全性初探》[C].湖南交通科技,2002

[9]邹财宋.《安全气囊综述》[M]

[10]黄宁军等.《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的新发展》[J].汽车科技,2001,3

致 谢

值此论文完稿之际,回想我大学3年时光,不免为自己荒废学业,沉迷玩乐而唏嘘。

首先我要感谢我论文的指导王老师,在论文选题、资料查询、数据获取、开题报告及撰写过程都得到王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使我在完成论文及专业理论方面获得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感谢我在实习时遇到的侯贝贝、何彪、苏定坤、蒋金成和字佳华,和我的好友寸涛涛、庞华等人。在此向王老师和他们致意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推荐访问:范本 毕业论文 检测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5000字范本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