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全文)

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6篇

【篇1】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关于市区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有关部门和广大环卫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市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城区环境卫生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城区面积近42.5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办事处,52个社区,非农业人口269732人,仅环卫部门日清运垃圾就400吨,年清运垃圾14.6万吨。

二、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人为破坏及管理维护不到位,环卫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

二是部分市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市民的环卫意识仍然较差,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街头随意散发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环境卫生管理和执法沟通协调不够。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管理和执法分离后,管理单位期望通过加强环卫执法来保障环境卫生工作,但执法部门则期望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来减轻执法工作量,加之执法部门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内容较多,环境卫生执法力度不够,以至于出现互相推萎的现象。

四是建筑渣土私倒现象比较严重,与生活垃圾堆积在一起,客观造成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应当使广大市民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城市管理主体。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关键在于市民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是要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大范围、高频率舆论宣传声势;
二是积极开展创建“红领巾义务监督”、“老年志愿者监督”、“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
三是坚持创建行动与宣传教育紧密联系,继续开展城区“万人保洁”活动;
四是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二)完善环卫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一是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
二是严格住宅小区、商业区等开发项目业主自建环卫设施的审核工作。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封闭式垃圾池、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为此,环卫管理部门应参与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过程,以便加强环卫设施的监管。

(三)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

随着居住的社区化,暂住、流动人口和无单位归属人口的增长,以及过去依靠单位来管理环卫体制的衰落,现有的管理办法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的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完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建设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有利于组织动员辖区内各单位、各团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搞好自己所在社区的环境卫生。社区建设主要以社区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使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四)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执法。根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的规定,强化执法工作,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对违章行为予以重处。城管监察支队要成立环卫执法中队,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的执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否则将执法权利授予环境卫生监察处,针对市区内卫生状况专门进行管理。

 

【篇2】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加强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议

(原创,可修改)

20XX年度

加强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议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县乡村垃圾处理采用“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自…年以来我县先后争取资金为各建制乡镇分别建设了一座垃圾中转站(点),安装压缩机一套,配备…吨垃圾运输车及…吨后装式垃圾压缩运输车各一台和电动垃圾收集车两台。各乡镇也率先在政府驻地环卫保洁人员的基础上,成立了专职环卫保洁队伍,共配备乡村环卫保洁人员…人,每个保洁员都配备了垃圾收集车和清扫工具,建成村垃圾收集池…个;
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县农村的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市县两级村镇建设主管部门也不定期到各乡镇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各乡镇按要求运行垃圾中转设施。

目前,乡镇垃圾集运系统运行费用主要靠乡镇政府自筹解决。由于转运成本较高、运行资金短缺、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率不高,中转设施使用率较低,集运处理效果不明显。一些距离县城偏远的乡镇垃圾运送到垃圾中转站(点)后,仍以就近集中倾倒到废坑塘内为主。造成农村环境卫生并未彻底改善。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县政府督促各乡镇积极应对、想法设法筹措经费,保证垃圾中转站能够运行;
同时,督促乡镇政府积极地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部门能够给予支持。市县两级政府也采取了乡村清洁工程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等有效的措施,积极配建乡镇卫生基础设施以改善我县乡村村容村貌。

下一步,我们将督促各乡镇按照各乡镇总体规划具体内容积极配建环卫基础设施。加大农村环卫投入,逐步配套齐全村镇环卫设施和保洁人员,加强垃圾中转站和车辆管理,建立健全村镇垃圾清扫运输体系,让乡镇垃圾中转站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同时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保障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20XX年XX月XX日

【篇3】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城区河道环境卫生整治情况及建议

开展城区河道生态水系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进一步完善整洁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实现人水和谐、环境优美的重要举措。??在前一阶段突击治理的基础上,以建立健全河道管理长效机制为抓手,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靠职能局委、街道办事处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基本杜绝了脏乱差现象的发生,???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领导,?政府成立了领导组,主管副?>长任组长,有关局委、街道办事处一把手任成员,统一领导协调城区河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有关局委、街道办事处也成立相应组织,???水利局还成立了城区河道管理大队,明确了任务和职责,制定了奖惩措施。

(二)广泛宣传发动。

根据城区河道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特点,??/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牌、横幅、宣传单等方式,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共制作宣传牌?块,发放宣传单?张,出动宣传车?辆次,悬挂宣传横幅?条,设立咨询台?处,咨询居民达??多人。

(三)组建了专业保洁队伍。

为了保证城区河道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水利局、街道办事处均招聘专业保洁队伍,基本建立了城区河道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每天打捞河道漂浮物和河坡河岸垃圾,做到打捞清除一段、保洁一段,不留空档。城区河道管理工作人员每天监督检查,实行目标管理,真正做到彻底整治。

(四)加大了资金投入。

?政府多方筹措资金,用于河道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截止目前,共打捞水面漂浮物?吨、清理河岸河坡垃圾?余吨,支付民工工资和运输费?万元。购买机动三轮车?辆,?万元;
制作卫生宣传告知牌?块(幅),?万元;
购置了垃圾清扫车?辆,每辆?元,共?万元。订购了小型打捞船?艘,每艘?万元,共?万元;
保洁工具(皮裤、耙子、舀子、扫帚、竹竿、安全绳、手套、工作服、雨衣、胶鞋、钳子、铁丝、手电等)?套,共?万元;
购置管理人员电动车?辆,共?万元。全区已累计投入资金达?万元。下半年,随着保洁工作的正常开展,支付保洁工人工资和机械设备投入运行费用,仍需资金??万元。

(五)建立了协调机制。

水利、环保、城管、城建和街道办事处等单位联合行动,水利部门负责河道水面和护坡的清理,街道办事处负责河口以外的卫生整治,环保部门负责排污口整治,即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初步建立起了??/环境卫生联合管理机制。

通过一个阶段的综合整治,目前,???的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卫生环境明显改观,水质得到改善。下一步,我?将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努力使??/重现清流碧波的景象,打造成为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建议

为了彻底改变城区河道环境卫生状况,下一步,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增加经费投入,建立部门协调配合机制。

(一)必须保障经费到位。

鉴于???当前的财政状况,请求市政府尽快解决前一阶段环境卫生整治资金和下半年运行费用共?万元。同时,为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每年市财政还需安排?万元的保洁工人的工资和工作经费,确保河道环境卫生管理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路子。该项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监管。

(二)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有了水城市才具有灵气,这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区河道建设与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道建设好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城市防洪安全,保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也将极大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这对打造宜居城市和园林城、卫生城、旅游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和自觉维护,是很难达到和保持最佳效果的。因此,市政府应针对当前市民的生活陋习和河道的脏、乱、差现象,及时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教育和培养广大市民告别生活陋习,遵守社会公德,不断提高公众环境卫生意识,自觉维护城区包括河道卫生。这既是创建卫生城市的需要,也是提高市民素质的需要。只有市民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城市才会更加美丽。这项工作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宣传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

(三)必须对城区河道进行综合治理。

控制污染源是河道整治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沿岸直排河道的生活污水截流,统一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系统,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建设的污水管网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参与管网建设。

垃圾污染已经成为河道水质的主要杀手,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考虑沿河道设立一些垃圾专倒的点,以此来减少河道中的垃圾,同时对垃圾处理方法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违反者进行严厉的处理。另外,城市外来人口逐渐增多,卫生设施不足也成为了一个问题,一些外来人口由于居住条件限制,有随地大小便的现象出现,这些东西被弃之河道,不但成为河道污染,同时也十分损害城市形象,政府部门是否考虑增设一些公厕,来缓解这种状况。

(四)必须建立部门协调配合机制。

在河道治理前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水面漂浮物及护坡垃圾打捞问题。还要不断完善综合协调机制,河道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河道卫生整治、排污口治理、定期引水冲刷河道改善水质、建筑审批、绿化等,涉及到发改、财政、城建、规划、环保等职能部门和辖区街道办事、村(居委会、社区)等基层政府和组织,因此,市政府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多部门联动管理及综合协调机制,避免出现“各弹各的曲,各唱各的调” 和“前边捞后边倒”的现象。

【篇4】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杭州的人居建设为例

城市环境是由那些与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等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物理(包括自然地、人工的)条件与社会、人文、经济、信息条件所构成。其中社会人文环境是指非物质的、无形的存在,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以及人的思想意识与深层结构之中,指导其行为与行动。城市环境若按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来分类,主要有居住生活环境、工作(学习)环境及其他环境。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生活品质的高低,是非常主要的。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就是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的现况下, 能够拥有一个舒适、安静的居住空间。对现在的人们来说, 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包含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舒适, 而且还包含精神方面的享受要求,尤其后者的优劣, 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等生活的效率, 而且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方发达国家, 城市建设、人居环境开发日益强调环境效应,“绿色地球”、“绿色城市”、“森林都市”、“园林城市”等等设想和实践成为当今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新世纪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将呈现出三大趋势:(1)追求人文与自然的协调共存;
(2)注重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开发;
(3)强调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并重。

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有着比大多数城市要优良合理的人居环境,但是也同样难以避免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人居环境特色的日渐衰微。

近几年,杭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欣喜之余,我们也应看到杭州城市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正在付出高昂的代价,杭城的人居环境特色正在逐渐衰微、消失,我们的周遭正不断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恶俗的建筑物。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上,一个个用红油漆写成的“拆”字令人触目惊心。整个杭州仿佛是一个大工地,到处在拆房,到处在建房。在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建设场面的同时,以牺牲杭州原有居住文化、人居环境特色为代价的“建设性破坏”也随处可见。杭州正在成为一个失去“记忆”的城市。

我以河坊街的改造为例。清河坊是杭州著名的老街,古时便有“五花儿中心”之美称。至近代,清河坊仍是杭城商业中心。河坊街与中山中路交叉的‘四拐角’,尚聚集有全城最著名的古老商铺,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明确要求保护的精华地段。直至近几年河坊街整体改造前,这一带一直是最能体现杭州人居环境传统风貌的老街区之一。但已经进行的河坊街整体改造虽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古街存在的功能性问题,但是由于规划的不合理、改造得过于草率,造成了河坊街原有的人居环境特色丧失殆尽。河坊街整体改造的缺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河坊街整体改造破坏了该街区原有的规划格局。吴山广场的出现割断了河坊街作为东西直街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新的河坊街成了一条不折不扣的仿古街。

2.为了将河坊街改造成商业步行街并建设吴山广场,原有街道两边成排的高大的梧桐树被拔起,导致夏季整个河坊街和吴山广场都暴露在炎炎烈日下,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3.在建筑物的改造上没能做到改造前提出的修旧如旧的目标。虽然改造后的建筑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框架,但建筑外立面的门窗雕饰、色彩处理如出一辙,缺少变化,并由于不适当的“提高、美化”而使文化品格遭到歪曲。

4.河坊街改造迫使大量居民搬迁,使原来居住在这一街区的居民散失,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模式和居住文化遭到破坏。

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应该看到尊重和保护杭州残存的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如何保护蕴含杭州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人居环境,如何处理好杭州城市建设中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便是最关键的。

对杭州传统人居环境的保护可参照我国对文物古迹分类分级保护的方法,设置绝对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绝对保护区内有杭州地方特色的建筑与环境均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指导下按原样修复,做到“修旧如旧”,并严格按审核手续进行。绝对保护区内影响原有人居环境风貌的新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坚决拆除。

对保存较完好的建筑应坚决按原样保护。但对需要修缮、加固的建筑物,由于杭州潮湿多雨,对腐朽破败的木结构住宅不断地修补是必然的,因此,采用结构保存的方式是比较恰当的。

杭州人居环境保护应坚持政府主体,公众参与的形式。“历史文化名城在人居环境建设与保护中,不仅应该保护建筑及其环境,而且应该十分注重“人”的因素,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等。

二.城市色彩杂乱无章

近十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由于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普遍缺少对城市色彩的重视,致使杭州城市色彩杂乱无章。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直接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整体风貌,是城市特色与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城市魅力的重要构成。如何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确保城市色彩的和谐统一,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杭州城市色彩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1.杭州缺乏能体现城市性质特征的主色调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杭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但由于城市快速扩容,城市建设使用的建材五花八门,基本已抛弃传统的材料,各种新材料、新涂料的色彩,将杭州城市扮成色彩斑斓的大花脸,杭州既没有确立与独特的城市性质相匹配的城市主色调,更没有鲜明的地方区域特色。

2.城市住宅小区的建筑色彩各自为政,颇为凌乱

在城市的建筑物中数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是住宅建筑,它构成城市色彩的“基调”。但由于未对建筑物色调作出具体要求,开发商又缺乏平和的心态,很多住宅小区的建筑靠哗众取宠的色调吸引公众的眼球。即使在一个住宅小区内,由于开发商不同,对建筑色彩的选择也不同,彼此互相攀比,追求视觉刺击以突显自己的建筑。最终造成同一小区的建筑色彩杂乱无章,城市品位无从谈起。一个极端的例子,古墩路上一幢民居外墙竟然整体选用漆黑的建材。

3.城市街景色彩商业气氛浓烈,喧闹甚重

杭城的街景,无论是商业街还是文化特色街,充满商业性倾向。突出表现在城市广告色彩运用上。大面积色彩艳丽、色度饱满的巨幅广告,安置在建筑屋顶或建筑立面上,如延安路,体育场路,甚至刚整治不久的解放路等等,既破坏了原有建筑的色彩,又造成噪色污染,给人以喧嚣和紧张的感觉。

4.城市节点色彩未有效显现杭州城市的品位

城市的节点也是城市的点睛之处,是城市空间布局中的“闪光点”。如三潭印月、保叔塔、六和塔一直是杭州的象征,彰显着杭州的文化品位。但还有些城市节点,如武林广场、吴山广场等布满各种色彩鲜艳的商业广告或标语,甚至如浙江展览馆这样的标志性建筑,屋顶也安置巨幅商业广告。还有些建筑色彩只为标新立异,不考虑周围环境,与周围建筑及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了原有建筑群浑然一体的风格。杭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节点显现不够。

形成杭州城市和谐色彩的措施有:

1.借助宣传杭州城市形象的契机,宣传城市色彩和谐的重要性

2.制订杭州城市色彩规划,将城市色彩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3.城市色彩规划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1)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杭州城市色彩主色调。(2)通过色彩规划,保护西湖的自然美景。(3)保护历史街区的色彩特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4)通过居住色彩规划,塑造城市形象的个性魅力。(5)通过色彩规划,营造城市各具特色的街区。(6)通过城市色彩规划,突显城市节点的文化品位。

三.居住社区环境的功能有待加强

居住区中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点(实际调研结果见表一):

1.建筑缺乏特色和可识别性;

2.缺乏休闲娱乐设施和人际交往的空间;

3.缺乏亲切感和宜人性;

4.邻里环境质量的下降;

表一

指标

比以前好

不知道

比以前差

居住环境

住宅

宽度适

68.1

17.3

14.6

给排水状况

57.4

25.1

17.5

日照通风条件

52.8

21.4

25.8

生活垃圾收集情况

53.7

23.5

22.8

邻里

安静程度

35.3

19.5

45.2

交流或接触程度

30.5

24.6

44.9

绿化

40.4

23.4

36.2

社区环境

社区绿化

公园、学校的绿化

55.1

28.2

16.7

街头绿化

42.5

22.0

35.5

该地区的绿化状况

46.2

24.4

29.4

去公园的便利程度

54.5

22.2

23.3

周围的水域环境

23.2

25.6

51.2

与水域的接近程度

26.0

42.9

31.1

社区空间

公共空间的大小

34.1

25.2

40.7

街景的美化程度

47.0

25.1

27.9

社区服务

购物

68.1

16.4

15.5

娱乐

60.6

25.6

13.8

医疗

49.8

27.5

22.7

银行、邮局

72.6

17.8

9.6

小孩的教育环境

51.8

34.6

13.6

文化环境

50.3

29.4

20.3

治安状况

27.3

22.4

50.3

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建设开敞分布、自然生态的新型社区形态,将社区纳入城市有机体。社区环境规划要改变过于注重硬件物质环境塑造的传统,倡导社区建设,拓展社区功能,把社区建设发展、社区物业管理等的需要纳入规划过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住宅不仅是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也将是生产(工作) 场所,人们将在以邻里为范围的生态圈里度过大部分时间,住宅标准和邻里环境的协调发展将大大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当务之急一方面是在住宅设计中倡导交流的、富有人情味的居住文化,另一方面是促进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从总体上提高邻里的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

四.城市交通负荷不断加大,城市交通发展出现诸多问题。

近年来,杭州城市城市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但同时杭州城市通勤总量和通勤距离大大增加,使城市交通负荷不断加大,城市交通发展出现诸多问题,如交通设施供给滞后于需求增长、城市交通与空间发展脱节、区域交通与城市发展缺乏协调等。

1.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2000-2001年由于萧山和余杭的并入,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和人均GDP均呈负增长,分别下降22.5%和16.9%,表明该年城市道路面积的增长是滞后于经济发展。2001-2004年杭州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年均增长12.2%,而人均GDP年均增长15.6%,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道路建设相对滞后。
2.交通工具运送能力相对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市 GDP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全社会客货运输量虽然有阶段性变化但总体也呈上升趋势。1978~2004年杭州市GDP年均增长19.15%,而全社会客、货运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67%和13.26%,均低于GDP的增长速率,这反映出杭州市人流、物流运送能力仍在较大程度上滞后于经济发展。现状杭州城市的公共交通方式仍以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地面交通为主,缺少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的支持,地铁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
3.各城区发展水平不均衡
由于杭州城市各组团之间的社会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受之影响的城市道路交通也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

杭州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可以归结于以下几点:(1)发展空间的地理限制影响;
(2)主要功能区格局制约;
(3)郊区化发展倒逼。

要解决交通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首先是因此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提高运输能力,形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其次,必须打破杭州目前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积极培育各副城和组团的混合功能,完善主城、副城、组团间的交通联系网络,构建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结构,从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再者,由于土地资源稀缺、环境容量有限,资源与环境的压力要求杭州城市交通必须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发展综合交通、公共交通,引导产业、城市合理布局,引导合理运输消费。

五.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

  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是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最严峻问题。纵观工业化以来的城市发展史,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走过了一条对居住环境由忽视到重视的曲折之路,当今城市的适居性程度正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竞争新的主题内容。杭州自然也不例外(见表二)。

因此,人居环境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体现历史文脉的延续性。②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型工业经济体系,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把“三废”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走“清洁生产”与“绿色技术”的道路。③严格执行噪声、排污收费制度,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促使工厂企业有序布局。

表二

指标

比以前好

不知道

比以前差

城市环境

风景名胜保护

自然风景的保护

49.9

21.8

28.3

历史古迹的保护

41.3

32.9

25.8

历史的氛围

32.9

36.0

31.1

生态环境

城市的噪音

23.2

20.1

56.7

城市的空气质量

15.9

17.5

66.6

服务应急能力

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

65.5

17.7

16.8

防灾抗灾能力

45.8

42.8

11.4

杭州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际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得天独厚的人居环境。但是工业化的发展及城市的不断改造,使杭州的人文和居住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希望杭州能坚持“以人为中心”,营造有活力,有魅力,能真正延续地方历史文化与独特景观的城市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2.李王鸣. 杭州城市发展问题探讨. 广州城乡转型国际会议交流论文,1996

4.吴良镛. 关于人居环境科学. 城市发展研究,1996

5.吴良镛. 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 城市规划,1996

7.朱锡金. 21 世纪人类生态住区规划述要. 城市规划汇刊,1994

8.周俭. 可持续发展人类住区的认识及其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汇刊,1996

9.胡俊. 中国城市:模式与演进.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篇5】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报告材料

  自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办整体环境卫生较之前有所提高,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现就结合实际谈谈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干部思想认识不重视。有包村领导干部、村组干部对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认识上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作为。包村领导干部有安排,无落实,缺乏督促和监督;村组干部对街办安排的整治工作执行时存在打折扣现象,对村级保洁队伍疏于管理。

  (二)村级长效机制不健全。各村普遍存在保洁队伍管理混乱,上岗时间规定不明确,保洁人员工作敷衍了事,没有专人专项负责等问题,导致整治工作开展难,进度慢,整治效果不明显。

  (三)引导发动群众不彻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努力。但现实问题是在引导发动群众过程中,有干部缺乏扎根第一线的精神,怕跑路,不入户,存在工作不实不细的作风问题,在宣传时又存在方式方法过于生硬、与群众交流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导致群众发动难,工作开展难以持续,出现“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不利局面。

  二、解决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街办、村组干部对人居环境卫生工作的认识,解决怕跑路、不入户的作风问题,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才有可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整治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二)建立村级长效机制。各村根据街道办文件精神要求,制定村级保洁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制度管理村级保洁人员,对保洁人员的上岗时间、工作范围等情况必须做出明确规定,村两委安排专人专项负责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并不定期地对保洁人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三)充分发动群众力量。各村应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街办干部、村组干部必须进户宣传,细心、耐心的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群众自觉的加入到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当中,充分发掘和培养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四)完善各项奖惩制度。街道办城建办公室应加强对各村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以书面或暗访片的形式进行通报,针对检查结果,拿出相应的奖惩意见,对整治效果好,排名靠前的村组、包村干部进行嘉奖,对整治工作开展不力的村组、干部扣除部分绩效工资。

【篇6】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关于市区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有关部门和广大环卫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市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城区环境卫生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城区面积近42。5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办事处,52个社区,非农业人口269732人,仅环卫部门日清运垃圾就400吨,年清运垃圾14.6万吨。
二、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人为破坏及管理维护不到位,环卫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
二是部分市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市民的环卫意识仍然较差,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街头随意散发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环境卫生管理和执法沟通协调不够。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管理和执法分离后,管理单位期望通过加强环卫执法来保障环境卫生工作,但执法部门则期望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来减轻执法工作量,加之执法部门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内容较多,环境卫生执法力
1
度不够,以至于出现互相推萎的现象. 四是建筑渣土私倒现象比较严重,与生活垃圾堆积在一起,客观造成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应当使广大市民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城市管理主体。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关键在于市民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是要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大范围、高频率舆论宣传声势;二是积极开展创建“红领巾义务监督”、“老年志愿者监督”、“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
三是坚持创建行动与宣传教育紧密联系,继续开展城区“万人保洁"活动;
四是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二)完善环卫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一是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
二是严格住宅小区、商业区等开发项目业主自建环卫设施的审核工作。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封闭式垃圾池、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为此,环卫
2
管理部门应参与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过程,以便加强环卫设施的监管。
(三)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

随着居住的社区化,暂住、流动人口和无单位归属人口的增长,以及过去依靠单位来管理环卫体制的衰落,现有的管理办法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的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完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建设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有利于组织动员辖区内各单位、各团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搞好自己所在社区的环境卫生。社区建设主要以社区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使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四)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执法。根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的规定,强化执法工作,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对违章行为予以重处。城管监察支队要成立环卫执法中队,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的执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否则将执法权利授予环境卫生监察处,针对市区内卫生状况专门进行管理。






3

推荐访问:环境卫生 人居 存在问题 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人居环境卫生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