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化:课改语文教材文化建设必然趋势(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合化:课改语文教材文化建设必然趋势(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整合化:课改语文教材文化建设必然趋势(精选文档)

整合化:课改语文教材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3篇

【篇1】整合化:课改语文教材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智能化建筑——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1.智能建筑的基础

  信息技术使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1)电子商业的出现,包括网上信息服务、电子购物、电子银行和金融服务、网上攻读学位;(2)管理工作的变化;(3)制造业和经济活动全球化。有了Internet,一个新设备可以在美国设计,中国印刷,俄罗斯制造。

  作为人居住和活动场所的建筑物要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变化,智能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是必然趋势。智能建筑是通过配置建筑物内的各个子系统,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全面实现对通信系统、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空调、共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公共安全等)的综合管理。所有这些,从技术上也为智能建筑的产业起到技术上的支撑作用。

  2.智能建筑的社会背景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据日本对各职业的分类,就业人口从事第三产业的职业人数,1955年时,为100万人,占就业总劳动人数的26%;1985年时,为2800万人,占就业总劳动人数的47%.这表明一个从工业社会中脱胎而出的、新型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成为社会生产的一种主要资源,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信息产业的产值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因而它是一个国家产业,甚至是全球性产业,带有明显的独立和交融特性。

  1957年,在美国从事技术、管理、职员等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人员首次超过蓝领人员。1974年到1984年,美国办公室工作效率增加4%,而同期工业增加100%,农业增加200%.同时办公费用却以15%速度递增。另一方面,白领阶层的增加,人们对办公环境的好坏也愈加重视。依赖于大量享有高薪的办公人员提供服务而运行的经济,无法承受办公费用高涨而功率低的状态.这一矛盾必然要由适用于信息化社会的手段来处理。智能建筑的产生为解决这一问题展开了广阔前景,尤其是其通信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80年代以后,由于高技术的冲击,给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活力,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和奖金匮乏等问题,这就出现了一些原来由政府投资的交通、通信等项目,向民间和国外开放,出现了“建筑—经营—转让”即所谓BOT方式。1984年美日通信和电信业开始改革并全面开放、大幅度自由化。尤其是90年代冷战结束,大批高技术军工企业实现“军转民”,使得信息技术市场上出现如火如荼的竞争格局。所有这些都为信息社会的完善和智能建筑的出现创造了社会条件。

  3.智能建筑的概念及其发展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建筑提供的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智能大厦(IntelligentBuilding,以下简单称IB)的出现,使得一幢幢楼就变成一个小社会,其内部有众多的小公司,各种商业的生活行为要求数以兆计的信息和控制指令进出整座大厦。IB把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大厦”这一术语逐渐在建筑业流行起来,在国内的楼宇建设中正流行一股“智能化”的热潮。许多房地产商在广告宣传时,将其大名必冠以“智能化”或“5A甲级智能大厦”。但大厦的“智能化”并不仅仅是建设一个简单的综合布线系统,更不是时髦的头衔能随便加在自己头上。我们必须对智能大厦有一个全面、综合、深入的认识,这对于设计者、使用者乃至发展商都是非常重要的。

  3.1智能大厦的沿革。IB的发展史,是一个从监控到管理的发展过程,也是楼宇设备监控的演变史。早期的超高层大楼一般设备非常多,诸如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保安系统、消防系统、停车场系统等各种专业系统同时共存。操作和控制这些系统,仅靠中央临近室很难实现。80年代,微电脑技术的崛起再加上信号传统技术的进步,基本上实现了所有设备都可以显示于大楼内的中央监控室,并且较容易地进行操作和管理,从而提高了效率.198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市将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了改造,建成了称之为(CityPlace)的大厦(如图1),从此诞生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大厦。它是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产物;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各高科技公司,纷纷建成或改建具有高科技装备的高科技大楼(HI-Tech.Building),如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五角大楼等;同时,高科技公司为了增强自身的九应变能力,也对办公或研究环境进行了创新和改进。日本第一次引进智能大楼的概念在1984年的夏天,近十年来建成了野村证券大厦、安田大厦、KDD通信大厦、NEC总公司大楼、ARK森大楼、本田青山大楼。日本是对IB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并提出有关理论和进行实践的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1995年底日本还成立了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据有关估测,美国的智能大厦将超万幢,日本和泰国新建大厦中的60%为智能大厦。美国也宣称1995年以后要大幅度增加智能大厦的比例。中国的第一座智能大厦被认为是北京的发展大厦。此后,相继建成了一批准智能大厦如深圳的地王大厦、北京西客站等,上海证券大厦其智能建筑的全部弱电工程由美国一家工程公司承包。

  总之,进入90年代以后,智能大厦蓬勃发展,步美、日之后尘,法国、瑞典,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智能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3.2智能大厦的内涵与体系结构。(1)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智能大厦研究机构”对IB的定义:“智能大厦是人们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及其内在关联的最优化分析,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效率又高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2)美国智能建学会(AIBI,AmericanIntelligentBuildingInstitute)定义“智能建筑”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所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与舒适性的大楼。(3)日本的建筑学界强调IB就是高功能大楼,是方便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设备,并利用楼宇自动化技术,具有高度综合管理功能的大楼。(4)新加坡规定IB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具有保安、消防与环境控制等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以及自动调节大厦的温度、湿度、灯光等参数的各种设施,以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二是具有良好的通信网络设施,使数据在大厦内进行流通;三是提供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与能力。(5)我们的认识:IB是以建筑为平台,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及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更具人情化的建筑物。

  3.3建筑物的运作综合智能化通常由五个方面组成:

  A、建筑功能运作自动化。大型建筑物的运作包含有多种功能系统,如水、电、热力、空调、通讯等等。他们又各有特色,如水又分为生活用水、生活污水、生活热水、生产污水、消防用水、生活及生产废水处理与循环使用、生产及生活污水的处理等。而这些对一座建筑物来说要实现自动控制就十分复杂。所以智能的概念是替人来做出最佳方案并完成其运行。B、建筑物的节能运作。智能建筑的另一使命是降低建筑物各类设备的能耗,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效率,减少管理人员,求取更高的经济效率。C、通信自动化。利用电信网络、卫星电视和计算机互联网络为大厦提供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D、办公自动化。E、安全保卫自动化。通过各种摄像、各种感触探测器进行信号采集、分析、处理,并经由机电一体化的设备进行控制保护。

  概括地讲,IB是由建筑、CA、OA、BA等四种系统所构成,将它们进行有机性的整和后,以便对办公室的业务处理提供各种高度化的机能,从而达到经济性、机能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的目标。CA、OA与BA系统共同组成了大楼的头脑与神经系统,而建筑系统为三系统的躯体,同时亦为大楼居住者的活动空间。智能建筑是人、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是建立在建筑设计、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各类理论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智能建筑将成为未来时代建筑的标志。

【篇2】整合化:课改语文教材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被动房—房屋发展的必然趋势

   被动房是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辐射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各种被动式节能手段与建筑围护结构高效节能技术相结合建造而成的低能耗房屋建筑。这种建筑在显著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同时,可大幅度减少建筑使用能耗,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主动式机械采暖和制冷系统的依赖。被动式房屋不仅应该是建筑节能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应该是房屋发展的必然趋势。

   被动式房屋在寒冷地区的采暖需求是15 kWh/(m?a),仅相当于我国北方65%节能标准的1/4~1/10,甚至更低。被动式房屋可以做到取消传统采暖设施,依靠自身的得热,如灯光、人体、办公设备等发热满足冬季室内有20 以上的温度。虽然被动式房屋发明者的初衷是让人们在没有供暖设施的情况下也能使室内有20 以上的温度,随着被动式房屋技术的日臻完善,其高舒适性和能耗大大低于传统建筑的特性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知。它对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呈现出来。

  1被动式房屋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被动式房屋自瑞典隆德大学Adamson.Bo教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后,德国物理学家 Wolfgang Feist在1991年建造出全世界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被动房以来,至今已有近6万栋,总建筑面积达4千万平方米的建筑。建筑类型涉及居住、办公、学校、养老院、工厂、超市、宾馆等等。一些对节能减排比较重视的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了新的建筑节能目标。

   德国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德国率先宣布放弃使用核能,而核能占其能源供应的40%。德国2011年提出了新的节能目标,即自2019年1月1日起, 政府办公建筑将成为(近)零能耗;自2021年1月1日起, 所有的新建建筑将建成(近)零能耗;2050年所有建筑要节约80%一次能源。实现上述目标将为德国节省出近40%左右的社会终端能耗。

   奥地利政府在相关专家数年的调查研究结果基础上,制定了能源自供自足循环经济政策,按照现在的实现速度,奥地利有望在2040 年实现“不再依赖石化能源”和“全国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梦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石化能源消耗的国家。

   比利时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只建造“被动式房屋”的国家。从2015年1月1日起,比利时所有新建建筑将按被动式房屋标准建造。

   2009年12月18日欧盟决议:“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潜在的能源” 自2020年起,所有新建建筑必须达到“近零能耗建筑”标准。此项规定意味着: 新建建筑要达到零排放建筑标准、建筑物所需余下能源由再生能源替代对建筑物的改造也必须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掘其内在的能源潜力。

   这些国家和地区逐渐将自己的房屋建设成被动房,不但将极大地节省能源,使其建筑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而且房屋寿命可以得到极大的延长,资源与环境可以有效地得到保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被动式房屋是人类得到永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我国被动式房屋的发展状况

   随着秦皇岛“在水一方”和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的建造成功,有别于传统建筑的“被动房”逐渐被人们知晓。到目前为止,列入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项目涉及到个22个项目单位的37栋示范建筑,总建筑面积33万m2。建筑类型包括住宅、工业厂房、办公楼、幼儿园、教学楼、纪念馆、学生宿舍等。涉及到的省份有:河北、山东、辽宁、青海、黑龙江、福建、内蒙古、湖南和江苏。其气候区涉及到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青藏高原。目前已获得由德国能源署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中心颁发的“被动式房屋质量标识”的项目有秦皇岛“在水一方”C15#和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B4两栋住宅楼。山东维坊的“未来之家”已经通过测试,有望在2015年的绿色建筑大会上获得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德国能源署颁发的“被动式房屋质量标识证书”。

   秦皇岛“在水一方”C15#楼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被动式房屋质量标识”的项目。两年的测试数据表明:在居民普遍没有入住,只有两户人家入住的测试条件下,能耗指标和室内环境指标基本上满足预期设定的被动式房屋的各项指标要求。充分验证了“被动式房屋”具有良好的室内舒适性和极低的采暖与空调能耗的特性 

    除了河北省颁布的“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使河北省的被动房建设有标准可依外,我国被动房的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2015年底将编制完成黑龙江省“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青岛市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节能设计导则”。辽宁、青海、黑龙江、福建、内蒙古、湖南和江苏正在建设省内的第一栋被动式建筑,其它省份还没有被动房项目。随着被动式房屋的好处被愈来愈多的认知。

   3 大力推广被动房将对我国社会带来深远影响  

        被动式房屋改变着人们的室内外环境、改变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社会和环境。被动式房将在以下几方面产生影响:  

 1)彻底改变我国建筑寿命短的现状,促进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  

  同节能能源相比,被动式房屋对促进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尤其重要。在现代工业之前,中国建筑五千年史中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特征。其大部份的木结构建筑和砖石结构虽然达不到很长的寿命,但是由于人口较少,建筑物的总量较少,并且对室内环境要求较低,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没有对环境造成太大的破坏。建筑物破败之后,其建筑垃圾基本上回归自然,没有给自然界留下任何污染源。但是,我国的目前城镇既有建筑总量已经超400亿平方米,建筑使用寿命不管是某些学者说的30年,还是达到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的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到100年,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持城镇每年4~13亿平方米的建造量。按农村人口7亿,人均建筑面积30平方米估算,我国农宅的建筑面积总量应超过200亿平方米。同样按照30~100年的使用寿命估算,我国农宅的建造量将维持在每年2~6亿平方米的建造量。虽然它可以使建筑业成为GDP的强大推动力,且我国已经稳居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多年,但我们已经没有多少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这样的世界第一了。

  被动房从原则上讲应该是“永远不坏的房子”。它整个结构体系处在保护层当中,免受风、霜、雨、雪的侵蚀,一年四季基本上处在20~26℃之间。  那么建造被动房会不会影响我国未来的GDP?恰恰相反,如果我们对现有的6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按被动房标准进行改造,以每年改造2亿平方米计算,还需要300年才能完成。也就是说,被动房可以为我国至少300年的GDP做贡献。 

  2)被动式房屋可在没有采暖设施的条件下,为人们冬季提供温暖的室内环境  建成的哈尔滨“溪树庭院”和秦皇岛“在水一方”被动房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相比节省采暖费相比,人们更看重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被动房可以实现在冬季不取暖的条件下,维持室内有20℃以上的温度。利用这一手段,可以不在给国家增加能源消耗的前提下,满足人们冬季室内温度的需求,并使人们拥有比普通房屋更加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 

  我国有6亿人口生活在夏热冬冷地区。这一地区冬季低于10℃的天气超过80天,处在10~15℃的天气超过50天。这一地区冬季阴冷潮湿,冬季相对湿度普遍大于70%。受国家供暖政策的影响,这一地区至今绝大多数房屋没有集中供暖设施。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愈来愈多的人渴望冬季室内也像北方一样有一个温暖的室内环境。而被动式房屋就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手段。

很难配备集中供热实施的房屋也可以用建造被动房手段解决冬季供暖问题。中德试点示范项目中有一个18层的居住建筑在青海乐都。设计这栋建筑的冬季新风、采暖和生活热水完全靠太阳能解决。项目建成之后,很可能是中国最接近零能耗的房屋。

    3)被动式房屋可实现极大节能减排,使房屋采暖彻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建造被动房的初衷是采暖不用外界供给能源。一个被动式房屋至少可以比普通的建筑节能出90%以上的能源。以中国的81亿平方米的北方采暖居住建筑为例,现在每年采暖锅炉消耗2亿吨标准煤。如果这一地区的新建建筑按照目前国家的现行节能标准建造,以最保守的估计,到2050年将提高到3.85亿吨标准煤,净增1.85亿吨标准煤;如果按被动房标准建造,则增加到2.5亿吨标准煤,将增0.5亿吨标准煤。如果我们把现有的北方采暖区的居住建筑按被动房标准进行改造,则可把现在的2亿吨标准煤降低至2187万吨标准煤。如果到2050年中国北方地区的居住建筑全部为被动房,则我们可以把采暖耗煤总量控制在7000万吨左右。而这7000万吨完全可以用可再生能源来满足,也能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累计节约59亿吨标准煤,减排165亿吨的CO2。

  为了保证冬季送入室内的新风有16℃以上的温度。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采用了生物质锅炉、生物质燃料为冬季新风加热。这个项目说明,即使在严寒地区,被动房仍然能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生物质能与化石能源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可再生的,而后者不可再生。这样,住在被动房人就不用担心燃料的短缺和能源价格的上涨。

  如果我们国家的房屋都是被动房,那么有可能节省出我国40%左右的社会终端能耗,可以极大缓解能源紧张。如果我们不需要燃料供暖,我们将彻底摆脱由于冬季供暖所带来的一切麻烦:煤的开采、运输与贮存;供暖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冬季的烟尘与雾霾;采暖计量与费用的收取;燃料费用的上涨;由供暖系统所造成事故(比如因供暖系统爆裂而导致无法供暖等)。

  在奥地利、瑞典和德国等国正利用被动房的技术手段使房屋采暖日益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的同时,我国建筑总量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却呈逐年上升趋势。建筑能耗的增加主要因素:一是不断增加的新建建筑带来的能源消耗刚性增长,二是人们追求更舒适的室内环境造成的能耗的增加。被动式房屋可以在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追求舒适的同时,使采暖能耗降到最低。如果我国能够通过按被动房标准建造新建建筑和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我们就有可能降低建筑能耗的总量。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温室气体排放的降低。瑞典的哥德堡通过建筑节能的手段,用了27年的时间,使整个城市的CO2排放降低的了50%,SO2排放降低了100%,NOX排放降低了90%。最终使城市彻底摆脱了雾霾的困扰。

4)被动房可以极大的缓解夏季用电高峰的压力和城市热岛效应  

被动式房屋的空调负荷是普通房屋的1/4~1/10。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房屋都变成了被动房,那么至少可以使现在的夏季空调负荷降低四分之三。我国许多城市在夏季都要经历高温酷热,为了满足居民空调需要,就要配备足够的电力,而很大一部分电力负荷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处于闲置状态。还有一些城市,通过给工厂拉闸限电以满足居民空调需求。如果现有房屋变成被动式房屋,那我国城市的电力就会得到极大的缓解。

   随着我国城市房屋建造量的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变得愈来愈严重。上海、北京和重庆的城市热岛可比正常区域高出7~9℃。城市热岛提高了整个城市温度,造成了空调能耗进一步的上升。而被动式房屋不会产生热岛效应。如果把产生热岛的普通建筑改造成被动房,将会消除热岛。这样,随着城市被动式房屋逐渐取代普通建筑,城市在夏季的温度也会降下来。

  5)促进建筑、建材行业的产业升级与发展  

建筑质量自上世纪80年代建筑产业工人逐步被农民工取代之时,就成了让人担忧问题。人们在为建筑究意能用多少年而纠结。而建材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阻碍了我国的行业进步,更是腐化市场环境,其结果是全社会资料能源的巨大浪费。我国建材成本和建筑建造厂本确实远低于德国和瑞典,但我国的建筑寿命只有50~100年,后者却是可用几百年的建筑。一名德国专家测算,被动房所有的投资成本可在60年中通过能源的节省回收回来,以后这座房子就是一个不用供暖系统的白用的房子。而我们的房子在60年之后就要拆除重盖了。重盖就要造成一堆建筑垃圾,再耗一遍资源与能源。我们需要多少能源与资源可以支持这几十年一次的大拆大建。

建造被动房就要用长寿命的好产品。材料商要供应最好的产品、建造商要精心的施工才能达到被动房的要求。到了被动房之后,可以取消采暖系统,大大降低空调系统投资。而建比我国现行节能标准高的房屋是一个不经济的做法,它只会带来房屋建造成本的增加,节能效益并不明显。可以说,被动房让大家必须供应合格产品的前提下进行竞争。而且,因为不好的产品用在被动房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使得人们不敢以次充好。在被动房产品供应商中,他们基本上遵守质量上万无一失的原则,中国原料不满足要求,他们会不惜成本买国外的。这样,被动房就会提供一个竞优的市场机会,就会促进我国的产业进步。同样,建造商再不可能粗制滥造,以结果为导向的检测倒逼工人必须每一步都要精细施工。

6)在雾霾严重的今天,被动房给人们提供了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

  被动式房屋可以在重度雾霾情况下,提供给人们安全的室内环境。表2是秦皇岛重度雾霾条件下,不同区域空气PM2.5情况。被动房室内PM2.5是室外的1/7左右。这是因为被动房的密封性特别好,门窗密闭后,空气只能通过高效热回收的新风系统时进入室内。新风系统不但将室内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控制在1000ppm以下,而且室内的PM2.5也会在重度雾霾条件下将有害物质过滤,从而使室内空气处于安全状态。值得一提的是一种采用纳米技术可对水分子透过进行控制的过滤膜。新风系统采用这种过滤膜,可以有效降低PM2.5,可控制水蒸气的进出,并且在全热回收过程中膜表面不会有霉菌的产生。它有15年以上的寿命,并在使用期内免清洗。在雾霾常发的今天,被动房能够给人提供一个安全的室内环境。

  7)提供人们清晰的建筑节能理论,使建筑节能技术变得简单易行

   被动式房屋把外围护结构做到了极致,无热桥,无空气渗漏。这种特性使得被动房的能耗计算方法变得简单明了。譬如:热桥能耗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被动房无结构热桥,也就不需要计算。普通房屋空气渗漏情况难以确定,也就不可能准确计算空气渗漏所带来能耗损失;而被动房的新风是有组织的,换气是按照人的需氧量确定,这样被动房的空气交换所带的损失就变得可计算,易计算。

   被动房的产生使建筑节能技术变得简单易行。被动房是在达到明确的能耗指标的前提下,所采用的技术和花费愈少愈好。这种以结果论英雄的评判方法简单而公正。建造被动房时,不是要选“高大上”的技术而是选管用的技术,不是选用的技术愈多愈好,而是愈少愈好。

  4 我国被动式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发展被动房可能会面临许多困难,诸如承受不了增量成本,缺乏政策激励,无标准可用,专业人员匮乏等等。但是,被动房能否成为国之利器取决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没有任何激励政策支持下,依然有开发商敢自担所有风险建造被动房。总而言之,被动房是利国、利民、利他、利已的事业。

【篇3】整合化:课改语文教材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物流
作者:齐玉梅 宋传平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1期

        [摘要] 21世纪,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主题,物流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求以环境为导向对物流体系进行改造,形成一种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即绿色物流系统。本文分析了物流对环境的副作用,阐述了发展绿色物流的必然以及绿色物流的内涵。

        [关键词] 物流 绿色物流 环境

        

        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的重要性。21世纪,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提高环保意识,充分利用资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物流对环境的副作用

        物流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部分,连接了生产和消费,包括运输、保管、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物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方面。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其中公路运输又占有很大比重。运输环节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交通运输工具的大量能源消耗;
其次是运输过程中排放大量有害气体,产生噪声污染;
第三是运输易燃、易爆、化学品等危险原材料或产品可能引起的爆炸、泄漏等事故。

        2.包装方面。包装具有保持商品品质、美化产品、提高商品价值的作用。相当一部分工业品特别是消费品的包装都是一次性使用,且越来越复杂。这些包装材料不仅消耗了有限的自然资源,废弃的包装材料还严重影响了环境,不少包装材料是不可降解的,它们会长期留在自然界中,对自然环境造成持续影响。

        3.流通加工方面。流通加工是指为完善使用价值和降低物流成本,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进行的简单加工。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能源;
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废弃物污染;
流通加工中心选址不合理,也会造成费用增加和有效资源的浪费,还会因增加了运输量而产生新的污染。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课改 整合 整合化:课改语文教材文化建设必然趋势 整合化:课改语文教材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