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主要事迹(5篇)

篇一:叶圣陶主要事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义

  篇一: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他的著作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教育等,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含义: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常指的是叶圣陶先生的几件小事,比如他在一次课堂上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然后说:“这里的一个字写错了,请大家帮我指出来”,以此来展示他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另外,他还曾在一次讲座中,听众问他如何写作,他回答:“写作就像生孩子,需要勤奋和技巧”,将自己的创作经验毫不保留地分享给了读者。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含义在于展现了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优秀品质,即谦虚、耐心、乐于助人,以及强调勤奋和技巧对于创作的重要性。这些品质不仅是叶圣陶先生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支柱。

  拓展: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创作风格和理念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不仅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领域,还包括教育、出版、政治等多个方面。他提出的“文学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进步,并促进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叶圣陶先生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还在教育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曾经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央文化部部长等职务,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事业

  的进步,为中国现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篇二: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和语文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文章和思想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和语文教育的发展。以下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含义、正文和拓展。

  含义: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部记录叶圣陶先生生平事迹的作品。这部作品通过讲述叶圣陶先生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展现了叶圣陶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的风采。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和语文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文章和思想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和语文教育的发展。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清新自然,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拓展: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稻草人》、《猫城记》、《威尼斯的小艇》等。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语文教育领域的先驱之一。他在语文教育领域的贡献不可估量。他提出了“教育的目的是教给儿童以语言,而不是灌输知识”的教育理念,并创立了“语体文”这一新的语文教材体系。

  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文章和思想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和语文教育的发展,并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语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篇二:叶圣陶主要事迹

  

  教育家叶圣陶生平事迹简介

  教育家叶圣陶生平事迹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的美称。下面是为你搜集叶圣陶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叶圣陶出生在江苏苏州的一个小县城,之后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小学任教。因在学校受人排挤而开始小说创作,因此改了名字,叫叶圣陶。之后,叶圣陶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任国文教员一职,还参与编写了小学过问小说。

  在1918年的时候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之后叶圣陶和周作人,郑振铎等人一同发起了“文学研究会”,之后又与胡愈之等人创办了《公理日报》,在此宣传反帝爱国的思想。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叶圣陶才开始创作通化,也诞生了我国第一本童话《稻草人》。九一八事变之后,叶圣陶还发起并成立了“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叶圣陶还担任过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抗战结束之后,回到北平,做起了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的主任,之后还担任国全国文联的委员。新中国成立之后出任过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馆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还是第一到第五届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以及第一届和第五届的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老先生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九十四岁。

  对叶圣陶的评价他的原名叫叶绍钧,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叶圣陶。叶圣陶出生在江苏苏州,家境清贫。叶圣陶勤奋好学,很快在文学创作上崭露头角。后人对叶圣陶的评价很多,生活艰苦朴素;为人高风亮节、平易近人;做事刚正不阿,全神贯注等等。叶圣陶的评价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叶圣陶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师,他教书育人,勤勤恳恳10年,在教学方法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热爱文学事业,离开教师岗位后,加入到新潮社,又参与到文学研究会组建工作。在这期间他写出著名的童话《稻草人》,稻草人展现的是那个年代,社会底层劳动者受压迫的凄惨生活,气氛悲凉压抑,反映出叶圣陶忧国忧民的情怀。

  叶圣陶深爱祖国的热土。日军侵华后,他投入到了抗战文学创作中。他写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极富讽刺意味的描写了农民群众丰收成灾,却因为战争背景厄运连连。不得不走上反抗三座大山的路程,可以说相当接地气。

  叶圣陶的评价还突显在教育方面。新中国的全新样貌给中年的他展才华创造了广阔的疆域。他一头钻入到教育事业的研究中,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给予极大的贡献。他把朱自清的《背影》选入到课本中时曾说:“这篇文章,没有一句废话,简直太干净了。”叶老在文学和教育事业上兢兢业业,因此德高望重,是学界公认的教育大师。

  叶圣陶原名叫什么叶圣陶作为名满华夏的教育学家和文坛巨擘,在语言艺术造诣上声名显著。“叶圣陶”这三个字并非叶老先生的真名,叶圣陶原名叫叶绍钧,他为何不用原名,改用字?这还与他少年

  时的经历息息相关。叶圣陶小时候聪明伶俐,刚12岁出头就考入了苏州元吴公立小学。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清政府即将覆灭之际,各地军伐势力互相割据混战,一片破败衰落不堪的景象。叶圣陶痛心疾首,强国救国就成了他的志向。他请求教书先生章伯寅为自己赐字。章先生感慨:“绍钧是你的名,有诗言‘秉国之钧’,字就叫秉承好了。”并教育他要爱国,爱家乡的土地,鼓励他要通晓历史地理。随着满清政府的垮台,苏州在1911年10月15日光复。叶圣陶在第二天找到了先生说:“清朝已经覆灭,皇帝都没了,我还是不当臣子了。”先生笑道:“你名绍钧,有诗言:‘圣人陶钧万物’,就改为‘圣陶’吧。”叶圣陶满意而归。

  从此以后,叶绍钧就在《小说丛书》和《玻璃窗内画象》两本杂志上以“圣陶”为名发文。他把姓氏“叶”和“圣陶”组合在一起,构成了闻名遐迩的“叶圣陶”。叶圣陶在文学界的地位非同凡响,一提到这三个字人们心中就会显现出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他循循善诱,潜心尽力教书育人。“叶圣陶”这三个字的存在早已超越了叶绍钧这个原名,甚至使叶圣陶原名的存在变得毫不重要,这也是一个笔名的魅力所在。

篇三:叶圣陶主要事迹

  

  七年级下册语文14课笔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教育家叶圣陶的一些事迹和思想。

  文章首先介绍了叶圣陶的家庭背景,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于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

  接着,文章讲述了叶圣陶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他曾经在北京大学任教,提出了“教育应该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主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他还提出了“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文章还介绍了叶圣陶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他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究活动。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文章总结了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和贡献。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育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他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于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贡献,了解到他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影响。这篇文章也鼓励我们在学习和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四:叶圣陶主要事迹

  

  叶圣陶:现代教材建设奠基人

  个人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仁“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叶圣陶1962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1984年12月,在民进七届二中全会上被推选为主席。

  个人事迹:

  叶圣陶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现代教育的一代宗师,对我国现代教材改革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有长达70余年的中小学教材编辑生涯,在长期的教材编辑工作中,叶圣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材编辑思想,给我们的教育出版工作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叶圣陶的教育遗产,缅怀叶圣陶在我国教材编辑出版事业上的丰功伟绩,探讨叶圣陶的教材编辑思想,对当前的教材改革实践和教材编辑理论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叶圣陶1911年冬毕业于苏州公立中学多1912年2月,任苏州言子庙小学教员,开始了教育生涯。自从走上讲坛,叶老即开始探索教育的革新,终生不懈,他的教育实践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从事教材建设。本世纪初,我国废科举办学堂,大多数科目的教材借自欧美和日本,只有国文一科沿袭老例。叶老了解到这种情况,遂开始编写国文教材。他的国文教材,是从革新着眼的。叶老的新教材问世,使语文教育面目一新。据已有的资料来看,从1932年的初级小学《开明国语课本》到1948年的《文言读本》,叶老自编或参与编写了十多套国文教材。其中有的教材,如《国文百八课》(同夏丐尊合编),编排体系、课文选取、教学指导诸方面都达到完善的程度,堪称语文教材的经典,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1949年建国以后,叶老担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社长,他一方面肩负全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方面仍以极大的精力领导中小学教材的改革和建设。叶老的领导是具体的,不限于制定方针和原则,而且深入到一字一句之中。“文革”前17年间,人教社出版的一代又一代各种教材,那初稿集合起来真要“汗牛充栋”,其中绝大部分是经叶老亲自审阅和修改的,语文教材更是一字一句一个标点都凝结着叶老的心血。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教育部召开教材会议,编写各种新教材,这时叶老年事已高。不再担任人教社领导工作。但仍十分关心新教材的编写,并给予热情指导。人教社编写语文课文,一些重大问题经常向叶老请教,一些新选时课文总要请叶老审阅。叶老有问必答,而且说得详细具体,循循

  善诱。叶老领导教材的编写,始终是从革新着眼的,他总是充分肯定教材建设的成绩,又总是引导编辑看到不足,不懈地走革新的路子。

  课文是中小学语文课本的主干部分,决定着课本的质量和面貌,叶老首先关注的是选文,他说:“我尝谓选文必不宜如我苏人所谓"拾在篮里就是菜’,选文之际,眼光宜有异于随便沏览,必反复吟诵,潜心领会,文质兼顾,毫不含糊。其拟以入选者,应为心焉好之,确认堪的示学生之文篇。苟编者并不好之,其何能令教师好之而乐教之,学生好之而乐诵之?”“欲一册之中无篇不精,咸为学生营养之资也”。叶老还指出,有些选文,为适应教育的需要,不免要作文字加工,以期文质兼美。他说,“加工之事,良非易为”既要深味作者的旨意,就其所短者而加工,又要“适应其风裁,不宜出己之风裁”。

  这里,叶老对语文教材的选文提出了严格要求,他提出选取的课文要教师乐教,学生乐读,要做到这一点,选者必须先“心焉好之”。在历次制定的教学大纲中都列出选取标准若干条,而“乐”字(包括“好’字),乃是选取标准的第一要义,却常常被选取者忽略。文质兼美的文章,由于主题性质,程度深浅、行文特点的不同,并非都是乐编、乐教、乐学的,如果学生不感兴趣,文章再好也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他还指出选文要“一册之中无篇不精”,篇篇都含有高营养成份。这是对教材很高的要求,而理想的好课本,是不应该有毫发之憾的。

  叶圣陶对文字加工的见解是也分重要和精当。在指导编写过程中,老是主张严格的实践者,人教社编写的语文教材的读文,每篇文章都经过编辑人员推荐和集体讨论,再由室主任审定,最终送叶老审定,十篇能肯定五篇就不错了,肯定下来的文章,送回来时总是贴着小小的纸条,上面是叶老写下的修改意见,字体工整,连一个标点也不马虎。有些课文需要动“大手术”,如由编辑人员起稿的《牛郎织女》、《孟姜女》以及译文《最后一课》,都是由叶老召开修改会,由有关人员共同商定,修改一篇文章要好几天。以《最后一课》为例,参加修改的有语文室的几位负责人和这册书的责任编辑,还有两位语言专家,一位精通法文,一位精通普通话。读过一遍课文后,先请精通法

  文的编辑对照原文,品评文句是否准确,再由大家推敲,对文句进行修改。经过调整的句子还要请精通普通话的编辑品评是否附合科学语言规范和习惯。这样通过“三关”,最后由叶老裁定。气氛和谐而热烈,这样的修改,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文章的表达质量,而且参加者都深深受益。

  关于课文的选取,叶老认为“绝不宜问其文出自何人,流行何若,而唯以文质兼美为准”。这一点,叶老的实践也是楷模,在入选的课文中,诸如朱德、郭沫若的诗文都曾进行修改。郭老的《天上的市街》,课本中改为《天上的街市》。1978年,编写新教材时,人教社拟选取当时颇为流行的郭老的《水调歌头(大快心事)》为课文,送叶老审阅,叶老在复信中指出,其中有六句平仄不合词律,认为不宜选用,使人教社避免了一次只看名人和流行情况、未能坚持“文质兼美”标准的失误。

  其次,叶老对语文教材的注解和练习也表述了十分重要的意见,他说:“我以为作注之事略同于语文教学。吾侪虽优案命笔干编辑室,而意想之中必有一班学生存焉。凡教课之际宜令学生明晓者,注之务期简要明确。……学生所不易明晓者,必巧譬善喻,深入浅出,注而明之。”“语文课令学生学习若干文篇,无非举一隅耳,意盖期学生能以三隅反,……欲臻此境,而我人亦与有责焉。”他又说,练习题要就本课文的内容与形式,抉其至关重要的基本点,俾学生思考之,辨朽之,熟谙之,练习之。“宜通一册之诸课而为安排,宜通六册之诸册而为安排,始可面面俱到,无遗无漏。吾人尚少措意,今后所宜致力也。”

  从上面引录的文字可以看出,叶老对于注解练习的见解有三个要点。一是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为师生着想;二是要着眼于启发学生的思辨,俾学生能举一反三;三是要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远在三十多年前就提出这些见解,不能不叹服叶老的远见卓识。

  叶老的教材编辑思想,看似平易,实则精深,是深入浅出的典范。它既深深植根于我国语文教育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教青的积极因素,既集中了他在教育实践中的切身经验,又渗透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深厚

  涵养,它代表着当代中国教材编辑思想的高峰,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今天语文教材的编写,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国教材建设按照“在统一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的方针,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多套语文教材各具特色。但是,在整体构思、选材、注解、练习诸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还有待以叶老的教材编辑思想的指导,进一步革新和改进。

  叶老的教育思想以及教材编辑思想的基本点在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求学生借教材为例能举一反三,要求学生思索、辩析、熟谙等等,都鲜明地体现了叶老的这个思想。十多年前,叶老为了消除应试教育的危害,曾公开向全国发表过呼吁,各级教育部门领导也不断明确指示,要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今天,素质教育终于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叶老若在九泉之下有知,一定会欣然含笑的。

篇五:叶圣陶主要事迹

  

  复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今天我们来复述一下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

  首先,叶圣陶先生的家庭背景比较特殊,他的祖父是清朝国子监的进士,父亲是著名教育家叶恭绰。这样的家庭背景让叶圣陶先生从小就接触到了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氛围。他热爱学习,自幼便开始阅读古籍,有趣的是,他认为学习古文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这种想法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承。

  随后,叶圣陶先生的成长经历更加丰富。他在青岛的一所学校任教期间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学习并不感兴趣。这让他产生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们真正地爱上学习,在他的努力下,他创立了以“先易后难”为主要理念的教学方法,即先从简单的学习内容开始,逐渐加大难度,让学生们逐渐地适应这些困难,最终达到前所未有的学习成就。

  最后,叶圣陶先生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他的教育哲学。他认为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保持教育的自由和不受政治干预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公平的教育。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品培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思想充分

  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和尊重。

  综上所述,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教育的巨人,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今天的学生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深刻启示,他的事迹永远不会被遗忘。

推荐访问:叶圣陶主要事迹 事迹 叶圣陶